-
邀請演講目前,我國衛星導航市場有90%以上被GPS占據,2011年我國的北斗導航(主要是北斗一代)產業鏈市場規模僅為38億元左右,所占比重不到6%。借鑒GPS的發展經驗,隨著北斗導航系統的正式運行,北斗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
借鑒德國工業4.0的規劃,國務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中國制造2025規劃》,規劃提出了中國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加快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臺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帶互聯網系統,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等空間信息服務能力。
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占比為35.4%,達到902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而根據國務院2013年出臺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應用規模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及其兼容產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大眾消費市場逐步推廣普及,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達到60%,重要應用領域達到80%以上,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根據以上數據即使保守測算,2023年北斗核心產業鏈相關產值將達到1700億元左右,而2018-2023年行業將保持高達15%左右的復合增速,行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北斗一代自2003年底正式運行以來,目前注冊用戶數大約在10萬左右,主要應用在國防安全領域,以及一些特定行業如漁業、氣象、交通、通信、電力等領域,其中漁業應用最廣,占比超過60%。由于北斗一代屬于試驗衛星導航系統,其市場規模較小,主要受以下因素制約:一是北斗一代芯片較少,其關鍵的基帶和射頻芯片均不成熟;二是用戶容量有限,市場推廣力度不大。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