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提問:
(1)技術驅動方向是什么?(2)消費結構驅動方向是什么?(3)人口結構驅動方向是什么?(4)由于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可以再加一個,國家政策引導方向是什么?
基于上述問題,可以做出粗略的判斷,大體如下:
1、技術驅動的方向:人工智能
過去的近二十年時間里,互聯網行業是絕對的發展排頭兵,原因在于顛覆性的底層技術,也就是信息技術的噴薄發展,從軍事科技領域滲入商業應用領域,這幾乎是全球互聯網產業興起的動因。
包括現在國家多次提到"互聯網 ",包括幾乎所有產業都在強調" 互聯網",包括你所熟知的BATJ等等,幾乎都是互聯網技術帶動的相關行業發展的結果,預計在十年內"互聯網 "還是技術驅動的主流,比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商業、互聯網餐飲、互聯網金融...等等 。
但是,我們以長遠的眼光來看的話,未來十年二十年后,技術推動大概率會換成"人工智能"。所有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可以 AI。即便有新零售、區塊鏈、無現金這樣鋒芒畢露的新概念,但無論BAT還是創業企業看來,人工智能與他們最大的區別和優先級在于,它不只是一種業務或者一類模式,而是代表了一個未來時代。能與之相提并論的,在互聯網也只有兩個過去: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前瞻產業研究院匯總了國內外多個機構關于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有多大的回答,從100億、200億到700億,各種說法不一而足(目前對于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到底包含哪些、統計人工智能規模的時候是否包含AI 產業...等等問題,國內外權威研究機構尚未有統一的口徑和標準,這造成各大機構的數據差異較大),但無論統計數據來源于哪個機構,都顯示人工智能行業這個超級大風口的魅力之大。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對六大權威機構的匯總,樂觀估計2020年我國AI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中性預測2020年我國AI市場規模在700-1000億元左右。
資本通常是產業的風向標,從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情況來可以看到,資本、基金、企業都在這AI領域發力。我們也同樣匯總了多個權威機構的融資數據(與前述原因一樣,不同機構的統計口徑不同,差異較大),從無人問津,到上百億美元,中國AI僅用了一年時間,而且有很多個單項達億美元級的融資項目。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