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消費市場日漸繁榮,我國塑料包裝行業發展迅速,形成了龐大的產銷規模,成為了與商品流通環節緊密相關的重要產業。然而,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由于過量使用及回收處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能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為此,國家在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中,對超薄塑料購物袋的生產進行了限制,對可降解塑料包裝進行了鼓勵。同時,功能性、高附加值的塑料包裝產品也獲得了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塑料包裝行業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和政策具體如下所示:
圖表1:我國塑料袋行業政策匯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下游消費市場不斷升級,社會環保意識逐漸增強,我國塑料包裝行業已經告別了過去依賴廉價產品快速擴張的時期,進入了技術、產品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新階段,正朝著功能化、綠色化和減量化的方向發展。
在我國整體塑料包裝產能達到較高水平的情況下,一些高附加值的功能包裝仍然依賴進口或者外資廠商提供。例如,美國利用先進的保鮮材料包裝可以使水果增值2.4倍,而我國水果在包裝環節平均增值只有0.4倍1,我國食品行業對高阻隔、耐蒸煮、抗紫外、避光、抗菌、透氣、隔氧等功能性膜的需求潛力很大。在工業領域,亞光膜、高亮膜、熱封膜、熱收縮膜、高阻隔膜、抗紫外線輻射膜、抗靜電膜、阻燃膜等功能性包裝的需求增長較快。
隨著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環保標準的提高,消費者對于塑料包裝衛生安全性能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塑料包裝提出了綠色化、安全化的需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際上就陸續出臺了多個與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PAEs)有關的法規,限制其在衛生要求較高的塑料制品中的應用。我國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9685-2016)中也對某些增塑劑的遷移量進行了限定,以植物油脂類等環保型增塑劑替代各類有潛在健康影響的塑化劑是大勢所趨。塑料包裝的綠色化也體現在其生產過程的綠色化。目前,隨著我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塑料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正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塑料包裝企業正在持續改進生產工藝,選用綠色化的生產原料,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一致。
塑料包裝材料多屬一次性使用產品,壽命短暫,若不注重回收、降解則會造成"白色污染"。近年來我國電商發展迅速,相應產生的快遞包裝量也不斷增長,按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206億件計算,共消耗編織袋29.6億條、塑料袋82.6億個、包裝箱99億個、膠帶169.5億米、緩沖物29.7億個2,對我國環境造成了較大壓力。為減少快遞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發展生物可降解塑料已成為國內電商企業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例如,京東宣布于2016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裝袋,可以在堆肥條件下一年內分解為對環境無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極大地增強了物流鏈的環保化程度。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