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下文將對售電行業的競爭格局進行分析,以此切入您的問題。
售電公司準入退出國家標準出現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明確提出了穩步推進售電側改革,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售電業務。其中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新產業園區或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售電主體直接購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主體,允許其從發電企業購買電量向用戶銷售;允許擁有分布式電源的用戶或微網系統參與電力交易;鼓勵供水、供氣、供熱等公共服務行業和節能服務公司從事售電業務;允許符合條件的發電企業投資和組建售電主體進入售電市場,從事售電業務。
然而,作為指導性文件的9號文并未明確售電主體資質、批準權限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很多民營資本只是較早地進行了商業注冊,沒有實際開展業務;直到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和《有序放開配電網業務管理辦法》才做出具體規定,國家標準的確定使得許多未達標的售電公司可能要被迫"清退"或進行大整改。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售電公司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售電側"游戲規則"正式確定,改革試點會變得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促使改革中的售電市場走向規范化、明確售電格局的關鍵,或許短期內大量企業會死亡,但這是一個市場健康運行必須經歷的過程。具體來看,新標準對售電側最大的影響有以下三點:
1、沒"財"沒"才"的企業不配玩售電
《售電公司準入與退出管理辦法》對資產規模(2000萬元以上)、人員(10名以上專業人才)、場地設備、信用等級做出了具體要求,而大多數民企售電企業在人才、經驗方面都相對缺乏,還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不足2000萬,這類企業都是要被首先淘汰的。另外,資產規模能達到2億元以上條件的大多為國有企業,這也意味著電網公司等所屬的售電公司將在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
圖表1:國家明確售電公司準入標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電網企業可參與競爭性售電,預計區域龍頭將在這類企業中產生
政策提出"電網企業也可以成立售電公司",這意味著電網公司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可以預見,電網所屬售電公司、發電企業售電公司、第三方獨立售電公司將在同一市場競爭,而電網企業擁有豐富的運營經驗、人才儲備、海量數據支撐,預計區域龍頭將從"電網所屬售電企業"中產生。
3、發配售一體模式獲政策許可,預期10年內發配售一體的售電公司是主流
對于發配售一體的售電模式,此次政策不僅明確表示支持,還特別提出"除電網企業存量資產外,擁有配電網存量資產絕對控股權的公司,包括高新產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地方電網、躉售縣等均可以開展售電業務"。預計地方電力公司可憑借其固有的地域優勢、用戶資源、配網資產,率先成長為配售一體化售電公司。 雖然政策也文件提出了"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具備條件的要將配電業務和競爭性售電業務分開核算"。但參考德國、澳大利亞的進程可知,將配售電完全分開需十余年時間,因此可以預見在短的5-10內年"發配售一體化"的售電公司將是主流。
圖表2:售電公司不同經營模式競爭力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7年底全國已公示售電公司3044家 山東數量最多
此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陸續發布了電力體制改革相關配套文件,并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批復了電力體制改革試點方案。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批復綜合試點方案21個,售電側試點方案9個,公示售電公司469個,形成了以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為主、多模式探索的試點格局。
2017年,電力體制改革持續深入進行,眾多上市公司積極成立售電公司,進行售電側的市場布局,如科陸電子、比亞迪、孚日股份、四方股份等民營上市公司積極運用社會資本投資成立售電公司;而內蒙華電、桂東電力、粵電力、廣州發展、申能股份、漳澤電力等發電公司也都相繼成立了自己的售電公司。截至2017年12月11日,全國在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已有3044家(含福建省2017年12月18日公示的第一批53家售電公司)。
圖表3:2016-2017年全國在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電公司數量(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市場競爭白熱化,電網設立售電公司占據優勢地位,未來民營售電公司應該怎么玩?
在上述售電新政策風向標的引導下,僅僅"利用用戶和發電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方式明顯不再可行,隨著更多資本的進場,這類售電公司將被逐漸同質化、虧損直至淘汰。我國售電市場將由"享受政策紅利,吃大鍋飯,皮包公司也能賺錢"走向"政策改革,必須通過增值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創新商業模式以獲得利潤"。
前瞻分析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售電公司想要"玩下去",核心思想就是增值化和個性化,即:向用戶提供優質的增值服務,如優化購電策略、節能改造方案、用電方式咨詢、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等,由此向用戶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根據對電力用戶需求期待的理解來設計產品和服務,讓產品能夠真正滿足用戶的用電服務需求,拓展利潤空間。
1、設計不同的能源套餐,提供不同的服務周期、不同的新能源、不同的供電服務等,這是國外售電企業最常用的方式,也是最簡單可行的模式。并且提供個性化套餐,幫助用戶節約用電成本,比如單身貴族套餐、三口之家套餐、商業綜合體用戶套餐等等,滿足各種定制化服務。
2、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客戶粘性和額外利潤,比如幫助用戶進行能源管理并獲取節能收入,通過智能用電終端和節能管理軟件對用戶的用電行為進行分析診斷,為用戶提供節電設備,提高智能化控制水平,改善用戶用能習慣等等。
3、作為能源服務的綜合提供商,比如不僅打通售電,還參與供電、供暖、供氣環節。
4、實現互聯網創新,以用電查詢管理系統(包括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為入口拓展其他業務。如,在線購物,衣食住行導購與其他服務商的嵌入、定制化信息服務、家庭分布式電源安裝、廣告展示與推送等等。
圖表4:前瞻預測未來民營售電公司業務創新模式
資料來源:前瞻行業研究院整理
所以,私企售電公司能否走的長遠與其業務創新模式直接相關,作為新員工應當注意觀察公司這一點,相信您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