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3D打印發展步伐加快,我國產業規模近17億美元
增材制造俗稱3D打印,是直接將虛擬的數字化實體模型轉變為產品,極大地簡化了生產流程,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使得任意復雜結構零部件的生產成為可能。目前,3D打印技術在汽車、醫療、航天航空、工業設計、建筑等領域都有應用。
全球增材制造產業已基本形成了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主導,亞洲國家和地區后起追趕的發展態勢。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啟動增材制造技術的研究,經過多年的發展,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3D打印產業規模不斷擴張,2017年已達16.7億美元。
國家制定3D打印發展計劃,3D打印更加智能、便捷、通用化
目前,中國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實現快速增長。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尚存在關鍵技術滯后、創新能力不足、專用材料性能亟需提高、高端裝備及零部件質量可靠性有待提升、應用廣度深度有待提高等問題。
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十二部門印發《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并提出到2020年實現五大目標:一是產業保持高速發展,年均增速在30%以上,2020年增材制造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二是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突破100種以上滿足重點行業需求的工藝裝備、核心器件及專用材料;三是行業應用顯著深化,開展100個以上試點示范項目,在重點制造(航空、航天、船舶、核工業、汽車、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家電、模具、鑄造等)、醫療、文化、教育等四大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四是生態體系基本完善,形成完整的増材制造產業鏈,計量、標準、檢測、認證等在內的生態體系基本形成;五是全球布局初步實現,培育2-3家以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打造2-3個國際知名名牌,一批裝備、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正在萌發,世界各國紛紛將增材制造作為未來產業發展新增長點,推動增材制造技術與信息網絡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設計理念的加速融合。全球制造、消費模式開始重塑,3D打印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3D打印產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指出,未來3D打印將更加智能化、便捷化、通用化。
智能化和便捷化。目前,3D打印設備在軟件功能、后處理、設計軟件與生產控制軟件的無縫對接等方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優化。例如,成型過程中需要加支撐,成型過程中需要不同材料轉換使用,加工后的粉末去除方面,都需要軟件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3D打印技術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到服裝、設計、生活生產當中,只有用戶在使用過程中覺得簡易使用、技術門檻低、復雜程度低,才能使用戶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才能更普遍地推廣這一技術。而這一系列問題都直接影響到設備的普及和推廣,設備智能化、便捷化是走向普及的保證。
通用化。3D打印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發展熱點,其輸出設備稱為3D打印機,是作為一個計算機的外部輸出設備使用。它可以直接將計算機中制圖軟件中的三維設計圖形輸出成一個三維彩色實體,在科學教育,工業制造,產品創意,工業美術等方面有廣泛地應用前景和巨大的商業價值,這同時要求3D打印技術向低成本、高精度、高性能的方向發展。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