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占得先機。 根據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鄒力行先生總結,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個核心,兩個重點,三大集成,四個特征和六項措施。
至于說如今德國工業4.0戰略推進到何種程度,取得成果多少,惠及多少行業,暫時尚未有權威統計與分析,不過從德國的部分企業發展現狀可窺見一二。如今德國一些基礎較好的大型工業企業逐步步入了"工業4.0"時代。西門子公司作為德國制造的"優等生",已瞄準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以太網等技術,集成了目前全球最先進的生產管理系統,以及生產過程軟件和硬件,如西門子制造執行系統(MES)軟件SimaticIT、西門子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工業工程設計軟件(Comos)、全集成自動化(TIA)、全集成驅動系統(IDS)等等,已從一個硬件專業提供商發展成為系統解決方案的專家。德國大陸汽車集團、世界知名數控機床生產者-德馬吉公司,也是德國"工業4.0"的典范。大陸汽車公司已有很高自動化程度,通過藍牙傳輸信息實現人、機、物的信息互通的部分覆蓋,采用自動機器人配送物料,并在按"工業4.0"的方向快速發展。德馬吉公司的數控機床已應用于軍工、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先進領域,物聯信息程度很高,能實現虛擬仿真和現實流程的高度融合。
-
邀請演講德國"工業4.0"的內容已經有答案了,下面來分析下德國實施"工業4.0"的動因。德國是歐洲乃至全球制造業發達的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三、歐洲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其生產的汽車、化工、電子以及機械產品享有盛譽。即便是席卷歐盟的歐債危機對德國造成重大影響,以制成品出口拉動的德國經濟依然能做到在歐洲"鶴立雞群"。不過,在后危機時代德國也日益感受到一些隱憂,從而提出"工業4.0"方案來加以應對。這些隱憂部分緣自外部挑戰,部分歸結于德國自身。其中,外部挑戰可區分為短、中、長期,自身動因涉及德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競爭力下降的雙重壓力,以及制造業規模相對萎縮的現實。外部挑戰的短期因素是面臨出口壓力,希望通過結構改革與 產業升級來進一步增強競爭力,保持德國以制造業商品出口為主干的出口優勢。中期因素是產業升級壓力,信息技術和制造業的結合代表著未來工業發展的方向,這必將帶來相關產業的突破和重構。德國自然不想被動的調整和應對,"工業4.0"無疑是最佳應對舉措。長期因素是國際競爭壓力,目前全球掀起了再工業化浪潮,包括美國、日本、歐盟其他國家等。因此,在其他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競爭催逼和來自新興經濟體的追趕下,以 制造業為主要重點和比較優勢的德國必須通過構建和實施"工業4.0"來強身固本。自身隱憂比較好理解,一是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亟待通過技術進步來夯實制造業的競爭力基礎;二是創新能力需加強;三是制造業比重下降,需要在新形勢下借助"工業4.0"來繼續維護和增強。以上便是德國實施"工業4.0"的內外動因。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