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2017年年初,西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商貿物流業等"三個萬億級優勢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過一年的發展,萬億級大產業的定位愈發明晰。今年明確提出著力打造"3+1"萬億級大產業即以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新能源汽車和航空制造為主的先進制造業,以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主的商貿物流業,以及萬億級文化旅游大產業,這將成為西安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早在2018年春節期間,"西安年·最中國"系列活動,就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春節假日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269.49萬人次,同比增長66.56%,實現旅游收入103.15億元,同比增長137.08%,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均創歷史新高;一連串的熱點活動,不僅讓大西安火遍全國,更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這座城市文化旅游大產業的發展上。做中國文化擔當,建旅游時尚之都,文化旅游大產業的"西安嘗試"亮點紛呈的背后,透露出這樣一個訊息:在西安,旅游文化產業大有可為。
從"最中國"到"醉西安",再到"嗨西安",這些精彩的亮點是大西安創新文化旅游大產業發展的開始。不難看出,文化旅游作為西安的先天優勢,只要抓住了發展轉型的關鍵點,一定會呈現出讓人驚嘆的爆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西安致力于打造的"3 1"萬億級大產業中,文化旅游大產業被單獨列出,這不僅顯示出市委、市政府對發展這一領域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向世界釋放出強烈的信息和愿望:新時代開啟,西安要做中國文化擔當,努力打造世界旅游時尚之都。
綜觀大西安文化與旅游的發展,電視劇《白鹿原》《那年花開月正圓》把關中文化、西商精神弘揚到全國乃至世界;話劇《麻醉師》、舞劇《傳絲公主》把時代典范、地域文化廣泛傳播;打造"音樂之城",多場精彩的音樂主題活動帶給西安人震撼的視聽享受;榮獲"全國最美書店"稱號的曲江書城,成為西安文化領域的新亮點。
在此基礎上,西安市將圍繞"文化+人腦+電腦",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游戲、電子競技、文化裝備制造等產業,支持絲路國際創意"夢工場"、明德門文化藝術創意小鎮、絲路文旅小鎮等加快建設。持續推進"名城、名家、名作"工程,做強做精做優西安影視、仿唐樂舞、西安鼓樂、秦腔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用文化藝術的形式演繹新時代大西安的精彩崛起,為提升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貢獻"西安力量"。
西安與其他城市的對比
2018年2月,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發布《2017中心城市發展年度報告》。該報告立足全要素生產率關系,圍繞交通、產業、空間構建超級版圖下中國城市化的"算法",依據結構層次化、全面評價、多元發展、創新引導、科學統計五大原則,首次構建了多層次、多維度、動態衡量中心城市發展的指標體系,從國際、國家、城市群、城市四大層面,為全國中心地位城市發展找準定位和未來方向。因此,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根據綜合排名顯示,北京、上海在國際、國家、城市群、城市四層面發展最均衡,各層面表現均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廣州、深圳位列緊隨其后,分列第三、第四。在11個典型城市中,綜合排名最高的是成都,位列第五,綜合評分為51.42;天津、杭州綜合評分也超過50,分別為51.27、50.15;濟南綜合評分最低,只有29.88,在15個代表城市中排名最后。
圖表1:15個代表城市綜合評分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前瞻的研究,如果按照5分制,1分最低,5分最高,分別給各個城市打分,并根據政策支持力度(10%)、經濟發展水平(30%)、教育醫療水平(25%)、生活舒適程度(15%)、發展潛力(20%)權重計算,其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表2:15個代表城市綜合比較分析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上述評分可知,在4個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綜合評分最高,意味著其戶口含金量依舊最大,但人才覆蓋范圍是硬傷,必須是高尖端人才;深圳由于教育、醫療的短板,以及高居不下的房價水平,拖累了戶口含金量的提升;廣州各方面較為均衡,戶口含金量不容小覷。
11個典型城市中,重慶評分最高,為3.7,原因在于是有教育、醫療、房價等優勢,戶口含金量直線上升;武漢、天津緊隨其后,綜合評分為3.6,,這也解釋了前段時間吸引大量人才落戶的現象;成都、杭州、西安、長沙、南京同樣表現優異,是當前搶人大戰中的"強力選手";沈陽、鄭州、濟南對人才的吸引力則較為有限。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