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一二線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國居于高位,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病從口入,在當今消費升級、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的大背景下,對食品安全也是愈來愈關注。如今,各個食品經營許可場所都掛有動態衛生評定等級,從而幫助食客判斷場所的衛生程度??偨Y來說,食客重點擔心的方面有場所尤其是廚房衛生程度、店員衛生素質、原料新鮮程度(是否包含病菌、是否為凍肉等)、食品是否屬于轉基因、調料是否下太多、是否包括添加劑、甜咸度是否過高、是否有農獸藥殘留等。
以上海市為例,近年來,上海自我加壓,全面啟動了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方齊心協力,認真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推動了上海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食品安全全程監管與科學監管進一步加強,政府屬地責任與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社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公眾食品安全知曉度與滿意度不斷提升。
啟動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的2015年,上海成效顯著:全年50.3萬戶次的執法檢查頻率、查處8986起食品安全違法案件和7038.4萬元罰沒款,都堪稱“史上最嚴”;種養殖、生產、流通、餐飲、進出口等相關環節的食品監督抽檢合格率均高于90%,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達到97%;全市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率為0.27例/10萬人口,更是有相關統計以來的“最安全值”。
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上海按照便捷性、靈敏性、適用性等原則,在基層監管所配置了58項共計69種方法的常規快速檢測裝備,并在全市推廣食品生產移動監管信息系統,實現檢查過程有記錄、可追溯,以及在高風險食品生產企業以及配送中心、大賣場、學校食堂、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等單位實施實時監控。這一系列專業監管技術建設,為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改革后繼續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奠定了基礎。
健全的法制,是體制機制得以落地的有效保障。2015年,上海市食藥監局在市政府法制辦的支持、指導下,會同相關部門起草制定了23種配套法規和制度文件,目前,正在按照新《食品安全法》,修訂《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辦法》。歷年來,上海發布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達到27項,如《火鍋食品中罌粟堿、嗎啡、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測定》,是目前國內唯一的火鍋中非法添加罌粟殼的檢測方法,為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聚焦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倒逼食品生產經營落實主體責任,上海頒布了《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辦法》,要求建立全市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平臺,規定10大類20個具體品種的食品和食用農產品強制實施電子信息追溯管理。目前,本市追溯平臺上傳數據企業總數達13960家,上傳數據超過3964萬條。
針對網絡餐飲服務行業的良莠不齊,上海市食藥監局聯合市通信管理局制定了 《上海市網絡餐飲服務管理辦法》。2015年以來,先后發布《關于鼓勵網絡訂餐第三方平臺采集和應用政府食品安全數據的指導意見》 等文件,督促和指導網絡訂餐平臺規范經營,共清理網上無證餐飲單位4.2萬余戶次,并率先對3家存在違法行為的網絡訂餐平臺實施行政處罰。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