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不妨從國際貨運服務的盈利模式、盈利因素以及國際貨運企業發展策略分析入手。
盈利模式
貨運公司完成代理業務操作后,其最終目的是收取代理費,實現效益價值。貨運公司的收益主要是代理傭金。貨運行業利潤的來源渠道有很多種,有以下的主要三種貨運行業利潤的來源。
(一)操作貨運,即充當貸主的代理人
1、操作貨運的一項經營收入來自承運入所支付的訂艙傭金。
在國際海運市場整體滑坡的大環境下,各船公司轉向依靠自己的貸代機構攬貸,能保持公共貨運從承運人那里獲得數額相當于預付海運費4.25%傭金的口岸也越來越少。貸代企業如果僅僅作為操作貸代,以后將逐步難于維持生計。
2、是向貨主收取代理費或勞務費。
在傳統的外貿運輸輔助服務領域,由于大部分內地貸代企業未具備有效的國際網絡,難以提供全程國際貨運代理等增值服務,因而準以從貸主那里獲得收益;即便貸代能提供具有增值性質的延伸服務,貸主也往往認為這是貸代的一種攬貸手段,不付給貸代代理費。
(二)訂艙代理,即充當公共承運人的當地代理人
訂艙代理人之所以搶手,在于其一方面有公共承運人訂艙傭金和箱管代理傭金的支配權,細水長流、日日見財。另一方面當某一航線行情看好或艙位緊張之時,就有獲取厚利的機會,將訂艙傭金與運費差價雙雙歸于囊中。
(三)貸運代理企業搖身變為公共承運入
一些占據口岸優勢的國際貨運還兼營頗具挑戰性的公共或獨家支線船業務,盡管船舶本身大多是租用的。往往依靠其所掌握的某一方面的資源優勢,通常具有中遠、外代、外運或港口當局等深厚背景。無論國際貨運輔助服務業者以什么身份或名義介入市場,賺取運費差價和從提供公共承運服務的班輪公司或其代理入那里獲取訂艙傭金始終是境內企業盈利的主要途徑。
國際貨運行業盈利因素分析
(一)資源與服務
完善的物流設施和先進的物流技術是貨運企業向現代物流方向發展的基礎,也是為客戶提供一流服務的保證。例如,采用條形碼技術對貨物進行動態管理和跟蹤;采用先進的物料搬運設備和識別系統,提高搬運效率,降低貨損、貨差等,企業應根據顧客需求來制定物流服務方案,合理地配置資源。
(二)細分市場與競爭策略
對于中小貨運企業來說,現有行業內的競爭者是同地區內經營方式相同的大型國有、中外合資的貨運企業。他們有較完善的全國性網絡,規模大,資金實力雄厚,大多都在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轉型,積極開展綜合物流服務。對此,中國中小貨運企業可以針對客戶的需求,在貨運服務的基礎上,以較低的服務費提供高層次的增值服務,如給予物流方案的咨詢等,立足國內并贏得市場。
(三)物流信息系統
對于貨運企業,信息不僅僅包括單純的與運輸、包裝、裝卸、存儲等活動有關的信息,還包括與其他流通活動有關的信息,如商品交易的信息和市場信息等。只有充分掌握有關的信息,貨運企業才能利用這些信息對物流過程中的各個活動進行有效的計劃、控制、協調和管理。通過信息的不斷傳遞,一方面應把不同層次的經濟行為協調起來,一方面把各部門、各崗位的經濟行為協調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處理人、財、物之間的關系,強化核心競爭力,提供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的物流服務。
(四)人才培養的投入與管理
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根本而言是企業員工素質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于貨運企業而言,其工作性質決定了從事這項業務的人員必須具有廣博的有關國際貿易運輸方面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卓越的辦事能力,熟悉各種運輸方式、運輸工具、運輸路線、運輸手續和各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法律規定、習慣做法等,精通國際貨物運輸中各個環節的種種業務。與國內外有關機構諸如海關、商檢、銀行、保險、倉儲、包裝、各種承運人以及各種代理人等有這廣泛的聯系和密切的關系。
(五)經營規模
對于小規模、管理較差、但尚有回旋余地的貨運公司,可通過聯合、合并、控股等形式實現規模化經營。以資產和效益為紐帶,打破地域、行業、企業等界限,在業務上通過空運銷售代理、海運訂艙代理等經營方式,促進貨源的規模化、集約化;在財務上,通過集中融資、吸納外資和私營等民間資本,從資金上為推動戰略聯盟提供保障;在管理上,通過經理層年薪、競爭上崗等機制創新,加大貨運橫向之間聯合、兼并、重組的步伐,整合貨運固有資源,推動其發展。
發展策略
(一)服務質量策略
國際貨運代理業屬于第三產業,屬于典型的服務行業,當今社會,服務質量已經成為各類經營實體參與全球競爭必須重視的頭等要素,顧客對質量的嚴格要求是一種世界范圍的趨勢。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我國已有不少貨運服務企業感到自身的服務質量狀況不能適應新的國際競爭的形勢,向自己提出了服務質量管理要與國際接軌的新要求。因此,目前在進一步加快發展貨運服務業的同時,揚棄粗放式的經營方式,重視服務業質量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是當務之急。提高國際服務營銷質量的重要策略或途徑之一是:深入研究國際上普遍接受與實施的ISO9004-2國際服務質量體系,并與我國服務企業實際進行對比分析和在實施中進一步尋找差距,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我國服務業企業的高大形象。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貨運發展策略
1、服務創新,努力實現品牌戰略
應當關注的是當前我國的工業貿易企業和私營企業逐步獲得了外貿經營權,但該類企業在國際貨物運輸和貿易方面的實踐經驗不足,貨運公司如果能開展貿易運輸結合式的物流服務將受到該部分客戶的歡迎和認可,從而不但能培育和鞏固新的客戶群,創造出新的利潤增長點,還會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企業實力和競爭力。
貨運企業無論規模大小或業務項目的多少都應該注重品牌意識的重要性,都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采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加強樹立企業品牌,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應把提升服務質量及服務創新作為根本目標。針對當前客戶需求變化的特點和議價能力提高的現狀,我國貨運企業必須把重點放在強化服務特色、擴展業務服務范圍及發展多元化服務等方面。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需要和具體要求,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高附加值的個性化服務,努力進行服務創新。
2、模式創新,加速市場響應能力
通過電子商務的服務平臺,貨運企業可以實現與上游的貨主客戶、船公司承運人和下游的商檢、海關等部門的便捷高效的業務往來。電子商務技術關鍵的一點是網絡技術,貨運企業應該積極引進網絡技術,進行模式創新,加強對實時信息的市場響應能力。
3、選擇合適的貨運企業航運電子商務平臺
貨運企業的航運電子商務平臺選擇問題是企業本身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并為航運類電子平臺的合作伙伴,與航運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是基于以下原因。
(1)通過平臺的使用,企業的不同分支機構、客戶、協作方等之間都可以實現全面的信息共享與協同工作,使工作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特別對于中小型貨運物流企業。
(2)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要為客戶提供標準規范的服務,以確保客戶對物流流程的知情權,提高客戶服務滿意度。使企業與客戶、合作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加牢固,并提高客戶對企業的忠誠度。
(3)電子商務平臺可以為客戶提供船期發布、船期查詢、運價資費查詢、在線訂艙及更改、網上對單、貨物跟蹤、查詢統計、新聞公告和其他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平臺自動向客戶、代理商及相關人員發送裝箱裝船通知、到貨通知、費用通知等信息。企業實際業務操作需要的航運業務版塊齊全,能為貨運企業節省大量時間、成本和費用。貨運企業與航運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就是為達到各自企業發展壯大的雙贏目的。
(三)整合物流資源,加強企業合作
當前我國大多數貨運企業仍屬中小型企業,實力弱,難以提供綜合的物流服務,走依靠自身資源和能力發展的道路也很困難。優勢有熟悉物流業務流程,具有貨物運輸的管理經驗,并有廣泛豐富的人脈關系。因此,貨運企業應考慮整合物流資源并加強企業合作,可以與一些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或以簽署外包的形式組成基于IT的虛擬物流企業聯盟,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成本和提高競爭力。合作過程中時,貨運企業應以網絡為平臺發揮信息優勢,廣攬貨源,通過電子商務方式來完成各種結算工作。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企業規模大小相當較為理想,在功能上具有互補功能的物流企業,但也應注意與類似及同類企業的合作,強調互補的同時也注重共生。通過共同構成的物流服務網絡,實現互利雙贏的效果。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