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文化創意產業
力爭到2015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左右,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高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成為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的重要節點。
大力發展媒體產業。推進有線電視網數字化轉換和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試點,推動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開發應用,推進國家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影視作品制作水平,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等新媒體,做專做強娛樂、生活等特色媒體,發展手機電視等手持移動新興媒體。
提升文化藝術業。深化報刊和出版社單位原創培育,引導文學網站健康發展。鼓勵各類文藝院團和企業開發、引進優質演藝劇目和娛樂項目。構建國際化電影生產大基地,加快發展數字電影。推動藝術品展示和拍賣市場繁榮發展。構建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做強創意設計產業。加強傳統經典或老字號產品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本土創意產品走向世界。圍繞機械裝備、時尚消費品、建筑裝飾等重點領域,打造集原創策劃、交易展示和品牌運營于一體的創意設計產業鏈。
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國家音樂產業園、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等基地類項目,提升上海創意產業展示和服務平臺、上海國際文化貿易服務平臺等平臺類項目功能,舉辦上海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海設計節等代表性活動,實施上海電影產業振興工程等功能性項目。
專欄4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集成了文化、創意、科技、資本、制造等要素,以人的創造力為核心,以文化為元素,以創意為驅動,以科技為支撐。“十二五”期間,上海將重點發展媒體業、藝術業、工業設計業、時尚產業、建筑設計業、網絡信息業、軟件業、咨詢服務業、廣告會展業、休閑娛樂業等領域。
5.信息服務業
力爭到2015年,百兆家庭寬帶接入能力覆蓋率達到95%以上,信息服務業經營收入達到6000億元,年收入超億元企業超過300家,國內外上市企業超過60家,成為全國信息服務高地,建設集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一體的智慧城市。
提升發展軟件業。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辦公軟件,推動國產基礎軟件在醫療衛生、教育、社區服務、電子政務等行業的規模應用。大力發展面向鋼鐵、船舶、金融等領域的行業應用軟件。加快發展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軟件。
創新發展消費型信息服務業。以“三網融合”為契機,推動互動娛樂產業發展。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社交網絡平臺,培養電子競技產業鏈。促進視頻分享、視頻門戶等網絡視聽業共同發展,加快基于3G、移動多媒體廣播等新傳輸方式的網絡視聽內容開發。
融合發展生產型信息服務業。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嵌入式系統等。推進工業軟件在研發設計、測試驗證、生產制造等環節應用,聚焦民用航空、海洋工程和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研發汽車電子及各類智能終端設備等嵌入式系統,建設核心嵌入式軟件研發平臺。
深入發展專業信息服務業。發展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業信息資訊交互平臺,形成一批互聯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的金融信息專業數據庫。推動第三方貿易信息服務平臺發展。提高信息技術在電子通關、政府監管、物流信息等方面的應用水平。
培育新興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云計算、物聯網信息服務、移動互聯網和車載信息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推動云計算技術研發,實施“云海計劃”。加快物聯網傳感網絡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研發,培育物聯網專業技術服務企業。支持建立移動互聯網業務創新平臺。
6.旅游會展業
力爭到2015年,入境游客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4億人次/年,旅游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0.8%,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展會總展出面積超過1500萬平米,國際會展達到每年300個,建設成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和國際會展中心城市。
提升傳統旅游業。提高旅行社服務專業化水平,加快標準化建設。優化旅館業結構,加強與國際知名酒店集團合作,發展會議型、度假型、精品型旅館,打造品牌旅行社和飯店集團。振興旅游餐飲品牌,引進國際品牌旗艦店,加強旅游紀念品開發。
培育新興旅游業。利用大型制造業企業集聚的優勢,大力發展工業旅游。借助國際知名的演出、節慶和賽事活動,積極發展文化體育旅游。利用豐富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加快發展求修學和醫療旅游。加快發展郵輪和養生度假旅游,大力發展生態休閑和農業旅游。
做大做強會展業。通過培育本市大型會展、引進國際知名會展,形成一批品牌、專業會展。積極發展常年展,形成常年展與短期展共同繁榮的格局。結合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打造全國領先、功能齊全、服務一流的網上會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會展企業。
強化旅游會展公共服務。構建覆蓋全市、互動長三角、服務全國的旅游信息平臺,構建健全、規范的都市自助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制定旅游公共服務規范和標準,推進旅游集散中心、咨詢服務中心的服務能力建設。推進會展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專欄5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
中國博覽會會展綜合體是國家級重大會展項目,規劃建設40萬平方米室內凈展覽面積和10萬平方米室外展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展覽設施和國際一流的會展綜合體,并以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上海)工業博覽會為基礎,每年舉辦兩屆“中國博覽會”,積極引進境外專業大展,辦好汽車、電子、家具等專業展,促進上海國際會展中心城市建設。
7.房地產業
力爭到2015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保持合理水平,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100萬套(間)左右,新建商品住房6500萬平方米。居民住房質量和居住水平明顯提高,房地產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引導住房梯度消費。健全“誠信、透明、規范、法治”的市場體系;完善租賃管理,規范租賃行為,完善房地產經紀機構管理體制。深化物業管理體制改革,理順物業服務價格機制,提高物業管理和服務質量。
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廉租住房、共有產權保障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征收安置房(動遷安置房)“四位一體”、租售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推進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區建設,著力緩解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以及青年職工、引進人才和來滬務工人員等群體的居住困難問題。
引導商業地產有序發展。結合服務業發展和郊區新城建設,發展以商貿辦公、科技服務、旅游休閑、娛樂餐飲等為特色和主題的商業地產,優化商業地產區域布局,更好發揮商業地產載體功能。合理引導商業地產投資需求,形成多層次商業地產供給格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