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十二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
(二)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工業發展的加速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期,實現全省工業經濟跨越發展,具有難得的機遇。一是國家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政策性文件,省委、省政府實施“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為我省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二是隨著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推進和東部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自東向西產業轉移的趨勢正在形成,為我省發揮能源礦產資源豐富、人力資源充裕、土地資源承載力較強的比較優勢,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發展符合省情優勢的新興產業,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三是經過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我省工業發展的基礎更加堅實。“十一五”期間資源勘探開發的突破,進一步強化了工業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為我省實施資源轉化,強化原材料工業、現代高載能工業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四是我省在長期的工業布局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省情實際的發展思路和戰略舉措,探索積累了一些切實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加之全省上下對工業強省的認識不斷深化,發展環境日趨改善,發展動力明顯增強,為我省抓住重大歷史機遇,更好更快地推進工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與此同時,工業經濟發展也面臨嚴峻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尚未結束,國內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對工業經濟發展影響明顯。國家限制過剩產能和“兩高一資”行業發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對我省能源、原材料等優勢產業提升規模、進一步發展形成制約。此外,在我國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區域經濟合作和協調發展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特征的過程中,我省工業跨越發展可能遇到的區域競爭愈發激烈,市場空間拓展的壓力增大。
總體來看,“十二五”時期,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機遇大于挑戰,優勢大于劣勢。只要緊緊抓住重大歷史機遇,趨利避害,發揮比較優勢,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率先推進工業跨越發展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主攻方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入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工業強省戰略,改造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扎實推進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建設,促進產業聚集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競爭力,努力實現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二)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省工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大幅提高,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承接產業轉移取得較大進展,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趨于合理,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循環經濟發展整體推進,落后產能全部淘汰,節能減排任務順利完成。
——全省工業增加值預期年均增長16%,2015年達到3300億元(2010年價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4%以上。工業投資總額年均增長25%,達到3500億元。原油加工能力達到30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達到220萬噸,煤制天然氣達到120億立方米,10種有色金屬生產能力達到850萬噸以上,鋼鐵生產能力達到1300萬噸以上(其中,不銹鋼3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達到7000萬噸。
——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10種有色金屬就地加工率達到30%。食品工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到95%以上。年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3家,過500億元企業集團達到5—7家,100億元以上大型企業超過30家。
——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主要產品能耗和物耗水平進一步下降,工業廢氣、廢水達標排放,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