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數字出版“十二五”規劃
二、“十二五”時期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面臨的機遇
專欄1國家政策取向帶來利好機遇
2009年7月22日,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由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這標志著文化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2010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將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數字出版產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隨著《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國家文件出臺,以及新聞出版產業在國家“四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地位的進一步確立,為數字出版產業未來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聞出版總署-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機制的創新和部市合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合力推進,為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數字出版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各領域形成共識,協同推進,出版業界順勢而為,積極參與為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形成了良好的市場氛圍。各種社會力量和資本踴躍參與數字出版產業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十二五”時期,上海將圍繞“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四個率先”、建設“四個中心”,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礎設施將基本形成,光纖到戶、無線寬帶將全面覆蓋城鎮化地區,成為國內通信質量、網絡帶寬和服務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作為“智慧城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上海數字出版產業將因此贏得基礎優勢,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網民數量的快速膨脹,精神文化需求和數字閱讀需求的不斷提升,也為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上海現有張江、虹口兩大國家級數字出版基地、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和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產業示范園區等國家級新聞出版產業基地和園區,還有中國電信視訊運營中心、中國移動視頻產品創新基地和中國聯通手機應用商店運營基地等國家級通訊運營基地。隨著這些基地的建設和完善,將有力的推動上海數字出版產業的資源匯集、企業聚集和產業鏈建設。同時,上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先發優勢以及雄厚、精深的傳統出版資源,也為上海數字出版產業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二)面臨的挑戰
數字出版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正處于快速發展期,未來發展還面臨著艱巨的挑戰和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1.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制度建設以及行業標準的統一相對滯后于產業發展。傳統出版業面臨向數字出版轉型壓力,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有待提高,體制、機制改革任務十分艱巨,業態創新滯后于科技進步與市場需求。
2.數字出版產業的市場規則尚不清晰,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尚未形成。全民閱讀有待進一步推廣和普及,數字閱讀習慣以及合理、合法的消費習慣有待培養。
3.數字出版公共服務及產業化平臺建設尚未形成大型集聚規模。尚未形成合理有序的社會化分工,產業鏈各環節配套共贏發展的良好格局還未完全形成。
4.社會公眾的版權保護意識較為薄弱,侵權成本較低,數字版權保護面臨壓力。同時,數字出版的版權保護機制(包括技術手段、授權模式和保護體系等)尚不完善。現有法律適用于數字出版明顯滯后,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和出版社的出版權益難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有效維護。
5.人才仍是制約新聞出版業實現發展轉型的關鍵因素。 傳統出版單位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特別是既懂出版又懂技術研發的人才非常缺乏。在新媒體出版及制作單位中,數字出版流程及審讀規范還不完善,缺乏適應數字出版要求的編輯人才。同時,高校很少設置數字出版專業,師資力量不足,造成人才培養與數字出版發展不同步。
6.對形式多樣的新媒體領域的管理尚處于摸索期,技術手段相對滯后。
7.全球化浪潮加劇,國際數字出版產業巨頭依托其資金、技術及平臺優勢,進一步爭奪國內優秀的出版內容資源,國內數字出版產業面臨艱巨的挑戰,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刻不容緩。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