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開發區發展規劃2012年實施計劃
(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1.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健全以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制訂和落實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政策,加大創新投入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2.集聚整合創新資源。進一步健全高新技術產業孵化機制,支持國家級開發區和發展較好的省級開發區引進國內外研發機構,支持同質企業整合集成科研資源、共建公共技術平臺、聯合開發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國際國內創新資源集聚整合。(責任單位: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
3.抓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鼓勵企業抓好主導技術、關鍵技術、基礎技術和成套技術設備的引進,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改進、集成和提升,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積極構建富有效率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體系和模式,鼓勵和引導企業與跨國公司建立技術戰略聯盟。加強政策引導,大力支持開發區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
(五)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1.高效集約利用土地。進一步推動和加強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供后監管工作,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著力提高園區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各地應加大對園區征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和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積極探索用畝均稅收、就業率考核入園企業,制訂低效用地退出機制,建立健全評價考核和獎懲激勵機制。按照國家統一安排,今年6月底前完成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及成果更新工作。〔責任單位:國土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
2.建設生態環保園區。嚴格執行國家節能環保政策,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估制度,分類指導園區能耗、環境準入門檻,嚴格限制高污染項目入區。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切實加強節能減排,推行清潔生產技術和工藝。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園區,支持現有開發區實施生態化改造,著力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節能環保型園區和生態工業園區。〔責任單位:環境保護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六)促進園區聯動發展。
1.推動產業園區聯動發展。支持各級各類開發區和工業集中發展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鼓勵以開發區為平臺整合周邊工業集中發展區。加強各級各類開發區與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特殊經濟功能區聯動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成都海關、商務廳)
2.支持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抓好新川科技園、成都—阿壩工業園區等各類合作共建的開發區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市、縣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合作共建開發區,抓好對口支援產業合作園區發展,支持各地與境外、沿海先進發達地區共建開發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招商引資局、商務廳)
(七)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1.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開發區在推動城市功能結構調整、壯大城市經濟、吸引人口集聚的重要作用,重點支持天府新區加強園區建設。強化開發區與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有效銜接,構建產城一體化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城市對開發區在教育、科技、信息、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服務能力。〔責任單位: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2.努力建設和諧園區。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切實保護被征地農民利益,著力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積極擴大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園區創建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責任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領。加強開發區規劃與產業規劃、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發展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相互銜接,統籌做好開發區、城鎮發展和生態空間布局。嚴格按規劃推進園區開發建設,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擴區調位,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二)完善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加強開發區組織領導和建設管理,統籌做好開發區發展的協調服務工作。積極為開發區發展創造條件,進一步簡化開發區審批審核手續,優化審批審核流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
(三)強化政策支撐。嚴格執行和落實財政、土地、金融、開放合作、環保等涉及開發區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集中力量支持開發區發展。加快梳理現行政策,加強政策銜接協調,適時制訂實施新的發展政策,為開發區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銀監局、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商務廳、省招商引資局,各市(州)人民政府〕
(四)完善評價體系。加強對開發區發展建設和運行情況的綜合監測分析,探索建立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園區評價考核,積極運用評價考核成果,嚴格逗硬獎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