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十二五”節能規劃
(五)建立了較完備的節能管理體系。“十一五”期間,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全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市政府節約能源辦公室、市節能監察支隊等節能管理和節能監察機構。各縣(市)區政府也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首的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節能辦(科)等節能日常管理機構。重點用能企業在強化節能職能管理基礎上,設立了能源管理崗位,部分企業參加了能源管理師培訓,首批能源管理師已經持證上崗。初步構建了市、縣(市)區、企業三級節能管理網絡,形成了較有力的節能工作體系,為有效開展節能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
(六)加快了節能服務體系建設。“十一五”期間,我市十分重視節能服務體系建設,充分開發利用社會資源,發揮市場作用,切實提高節能效率,降低節能成本。行政區域內通過國家備案的節能服務企業13家,通過省認定的能源審計機構17家,具有能源利用監測資質的機構2家。上述單位對我市100戶重點用能企業、50戶重點公共機構進行了能源審計,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22項,對部分重點用能單位和用能設備開展了能源利用監測,為全面摸清重點企業和重點用能單位能耗狀況、分析用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實現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十一五”期間,我市節能工作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高耗能行業比重偏高,能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與國內同類城市相比,我市能耗總量較大,清潔能源利用量較少、利用效率偏低,萬元GDP能耗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由低到高列第11位。二是大量落后設備仍然存在,工藝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十一五”期間,我市淘汰了一大批落后產能,但總體上看用能設備舊,生產工藝落后,能源效率低的現象仍大量存在。三是節能基礎工作仍顯薄弱,長效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公眾節能意識有待增強,節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有待完善,節能統計監測、績效評價考核體系有待完善,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節能長效機制建設尚未完全形成。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堅持節能首位方針,通過提高全社會節能意識,完善節能經濟政策,加快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強化節能基礎管理和依法監管,在重點抓好工業、交通運輸、建筑和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的基礎上,探索新思路、研究新方法,全面推進全社會節能,構筑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的節能機制,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證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相結合。加快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和以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嚴格限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加快淘汰改造落后產能。依靠技術進步,加快成果轉化,加大技術投入,推進技術創新。完善節能管理體系,提高節能管理水平。通過管理創新促進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通過技術進步推動結構優化和管理創新。
2.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和市場驅動相結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努力營造有利于節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建立健全常態化節能管理制度和監察執法機制;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其最佳資源配置作用,調動企業和公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節能領域的國際合作,推動節能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3.重點控制和一般管理相結合。實施節能分類管理,把重點領域和用能大戶作為監管重點,制定明確的節能目標與措施,督促其落實節能法規和節能標準,鼓勵其研究節能技術特別是關鍵共性技術,不斷改進工藝,提高節能效果。對一般耗能單位在嚴格依法管理的同時,注重政策引導和提供服務,通過先進單位的節能經驗帶動其節能管理上臺階。
4.監察執法和自覺節能相結合。建立健全監察執法制度,完善節能管理制度,重點督查企業淘汰落后高耗能用能設備情況,督查企業能源管理人員培訓及持證上崗情況,強化企業單位產品能耗定額考核和完成情況。同時,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參與節能的良好氛圍,推動企業等節能主體自覺節能。
5.實現節能目標與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正確處理節能與發展的關系。一方面通過節能制約“兩高一資”產業盲目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和新型工業化的形成,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較快發展加快實現節能目標。
(三)任務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較為完善的節能目標約束體系、節能政策支持體系、節能監督管理體系、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和節能文化促進體系,節能管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5年,全市萬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7%,年均降幅3.66%。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年均下降3.89%,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各項節能目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