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
第二章 優化發展布局 建設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
拓展世界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效應,加強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設,加快旅游資源整合,形成山海聯動、優勢互補的“兩帶、四群、五重點”的全省旅游發展總體布局。
一、拓展兩大旅游產業帶
依托高速公路網和高速鐵路干線,整合沿線旅游資源,突顯各自特色,持續發展藍色濱海旅游帶和綠色生態旅游帶。
藍色濱海旅游帶
以廈門為龍頭,包括寧德、福州、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依托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以及溫福、福廈、廈深高速鐵路,以海濱度假、都市觀光、商務會展、宗教朝圣、溫泉休閑等為主導功能,加強區域合作和資源整合,形成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藍色濱海旅游帶。
綠色生態旅游帶
以武夷山為龍頭,包括南平、三明、龍巖以及寧德、福州、莆田、泉州等地的部分縣市。加快高速公路、高速鐵路以及景區公路建設,改善可進入條件,完善接待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發揮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不斷提升大武夷旅游區,著力培育戴云山脈旅游區,促進山地森林生態休閑旅游發展;圍繞古田會址,以原中央蘇區縣為重點,整合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二、構建四大旅游產業集群
依托福州、廈門、武夷山等旅游中心城市,構建海峽西岸東北翼、南翼、西北翼、西南翼四大旅游產業集群,形成旅游要素集聚、特色鮮明、合作密切的旅游發展區域。
海峽西岸東北翼旅游產業集群
以福州市為中心,涵蓋莆田、寧德、平潭綜合實驗區。充分發揮福州省會中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圍繞福州曇石山文化遺址、三坊七巷、船政文化、溫泉之都、莆田媽祖文化、屏南白水洋、福鼎太姥山、平潭旅游區等重點,積極發展濱海旅游和文化旅游。實施西聯大武夷、南通廈漳泉、北拓長三角的戰略,對接雁蕩山等浙南旅游景區,帶動我省東北翼旅游業發展,提升其在福建旅游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打造海峽西岸東北翼旅游產業集群。
海峽西岸南翼旅游產業集群
以廈門市為中心,涵蓋漳州、泉州地區。圍繞廈門鼓浪嶼、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漳州濱海火山、東山島等重點旅游資源,加快完善都市休閑、購物、商貿、會展等功能,積極開發濱海度假、海洋生態、主題公園、郵輪游艇、文化創意、高爾夫度假等復合型高新旅游產品。突出對臺優勢,深化閩南文化與臺灣文化的對接,加快閩臺旅游產業深度對接,加強兩岸客源互送、信息互通,共同打造旅游品牌,構建閩臺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對接潮州歷史文化名城等粵東旅游景區,打造海峽西岸南翼旅游產業集群。
海峽西岸西北翼旅游產業集群
以武夷山市為中心,涵蓋南平、三明地區。發揮武夷山世界雙遺產和泰寧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的世界級品牌優勢,整合區域旅游資源,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內涵,深化閩臺“兩山兩水”合作,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依托日臻完善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絡,對接三清山、龍虎山和江郎山等浙贛旅游景區,構建品牌統一、產品互補、營銷聯動的海峽西岸西北翼旅游產業集群。
海峽西岸西南翼旅游產業集群
以龍巖市為中心。依托福建土樓、古田會址、冠豸山等品牌建設,挖掘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結合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民俗體驗旅游和生態休閑,打造紅色旅游基地。積極探索旅游改革,實踐多產業融合發展。對接紅都瑞金等江西景區,打造獨具特色的海峽西岸西南翼旅游產業集群。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