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加快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二五”規劃
5.航運金融業務迅速拓展
“十一五”后期,國內金融機構加大了對航運金融業務的投入力度,多家銀行成立了航運金融專營部門,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均在上海籌建航運保險運營中心;船舶險和貨運險等航運相關保險業務發展迅猛,2010年,上海產險市場中船舶險首次超越企財險,船舶險與貨運險總和在上海產險市場的占比已經超過22%;融資租賃業務取得突破,成功吸引單機項目公司落戶浦東機場綜保區、單船項目公司落戶洋山保稅區開展業務。上海航運交易所編制的新版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正式頒布,據此指數開發的金融衍生品在國際市場實現了多批次交易。
6.郵輪產業發展趨勢良好
“十一五”期間,郵輪產業發展環境日漸改善,市場經營主體紛紛進駐,世界三大郵輪公司均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并開設多條以上海為母港的區域郵輪旅游航線。郵輪通關便利措施進一步落實,郵輪母港船舶進出安全保障得到加強,提高了郵輪旅客通關服務能力和效率,境外郵輪掛靠上海日益頻繁。2010年,上海港郵輪靠泊108艘次,其中母港郵輪60艘次,訪問港郵輪48艘次;進出境旅客266865人次,其中母港郵輪170240人次,訪問港郵輪96625人次。上海國際客運中心、吳淞國際郵輪碼頭兩大郵輪港口、郵輪公司與相關機構開展的合作業務,已發展至咨詢、旅行社、教育培訓、旅游電子商務、票務代理、勞務服務、技術研發等領域。2010年10月,上海始發經廈門至臺灣高雄的郵輪航線開辟,實現境外郵輪國內多點掛靠。
7.港航裝備制造業保持領先地位
“十一五”期間,以集裝箱碼頭裝備制造為主的上海港口裝備產業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占據全球集裝箱碼頭大型設備約70%市場份額。船舶制造業能夠制造各種類型的現代船舶和海上工程項目,在國際航運界影響日益增強,2010年上海建造交付船舶110艘,合計噸位1210萬噸。
8.區域合作不斷加強
“十一五”期間,國務院制定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建立了推進上海“兩個中心”建設部際協調機制,長三角港口管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作用進一步發揮。市政府與交通運輸部簽署了《交通運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快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合作備忘錄》,取得了國家主管部門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全面支持。建立了長三角、上海與中部六省市以及川渝滬等區域“大通關”合作工作機制,促進跨區域口岸物流聯動發展。落實航運業交流與合作的雙邊協議,增強了地區間港航業深度合作。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不斷擴大對外合作,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與沿江多個港口建立合作關系,成立長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期間的發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總體上仍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航運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航運集疏運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航運安全保障、航運發展政策、法律、科技、人才建設等有待進一步加強,圍繞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目標的各項任務有待深化落實。
1.集疏運體系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集裝箱集疏運體系總體結構還存在進一步優化的空間,鐵路設施運能不足、與港口缺乏緊密銜接,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緩慢。洋山港支線碼頭泊位尚待建設,內河水運優勢有待進一步發揮。
上海空域資源緊張與航空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兩場地面配套交通保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基地航空公司的國際競爭實力、航空樞紐的管理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2.航運服務體系建設相對滯后
航運服務業尚處于培育發展階段。航運相關法律、鑒證、評估、代理、咨詢、經紀、船舶管理等服務機構規模較小、專業化和國際化程度不高。
口岸通關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上海口岸“分類通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以及“直通放行”等通關改革覆蓋面有待進一步拓展,與長三角、長江流域等地的口岸資源和跨區域物流通關信息網絡需要進一步整合。
航運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船舶融資、船員個人所得稅、航運企業所得稅等相關稅收政策,國際航運企業、航運輔助服務業外資準入條件,國際航線船舶船員國籍標準、航運仲裁法律適用、開放船舶供應市場等,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與國際航運通行慣例的接軌。
航運復合型人才結構、總量和整體素質需要優化和提高。特別是熟悉航運金融、航運咨詢、海商海事、國際公約、航運交易、郵輪管理、空中交通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現有航運教育和培訓機構難以滿足航運發展對復合型高端航運人才的需求。
應急處置能力有待提升。上海港水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有待進一步健全,應急力量建設和協調機制尚需加強,特別是水上油污染事故和水上化學品事故應急處置力量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
3.航運金融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大量中資船舶在境外注冊,航運融資業務多在境外發生,影響了境內航運金融業務規模的拓展。國內航運保險市場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法律服務、航運交易鑒證、評估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尚不能滿足航運金融專業化外包服務的需要,其專業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4.郵輪產業發展滯后社會需求
郵輪產業相關專業法規、政策體系、行業協調與管理機制尚待完善,郵輪船隊經營及航線開發等關鍵政策尚待研究突破,郵輪技術研發與裝備制造水平有待實現突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超支化納米水性防腐涂層基材(特種工業用)市場規模及競爭格局(附市場規模
涂層布是一種在布料的基礎上采用特殊工藝涂布一層具...[詳細]
- 張維佳:2025年中國電線電纜價值鏈分析
- 袁業:2025年全球城市供熱發展現狀分析
- 黃纓杰:【最全】2025年硅鋼行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吳小燕:【干貨】2025年紡織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蔣金成:2025年中國啟動型鉛酸蓄電池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
- 穆曉菲:中國飼料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
- 前瞻產業研究院:【球閥】行業市場規模:2024年全球球閥行業市場規模約140億美元 亞太市場占比約40%
- 蔡志濠:福事多蜂蜜果茶全國銷量第一,首創可以嚼著吃的蜂蜜果茶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