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四)主要任務
1. 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
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廣泛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樹立群眾體育品牌賽事,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每年組織培訓、輪訓1到2次,到“十二五”末,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5名, 90%的社區、行政村健身活動室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 35%的鄉鎮健身設施達到自治區先進蘇木鄉鎮標準、30%的社區達到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標準,呼和浩特市全民健身專項經費不低于人均1元標準得到貫徹落實。
充分發揮社區體育組織、協會和俱樂部的作用。完善群眾體育組織的管理、激勵機制,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社區辦事處、街道居委會、鄉鎮和行政村村委會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要做到常態運行,協會、俱樂部要有年度活動計劃并加以實施。
重視青少年體育。廣泛推行三大球、四小球(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毽球)進校園活動,重點推廣校園足球運動。
加強國民體質測試和監測。建立市級國民體質監測站點和體育科研機構,做到有場地、有人員、有經費,逐步建立旗縣區監測站點,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并常年為群眾提供體質監測服務。到2015年,全市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基本形成。
加強全民健身宣傳。通過鄉鎮、街道、社區宣傳欄、廣播站及各類媒體,開展健身宣傳活動,普及基本體育常識,提高體育素養。
2. 努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貫徹實施《奧運爭光計劃》。充分發揮體育競賽的杠桿作用,發現人才,挖掘潛力,提高全市青少年運動競技水平,培養輸送優秀體育后備人才,鞏固競技體育在全區的領先地位。
加強體校教學、訓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教學和訓練水平,加大體育教科研投入力度,改進訓練方法,促進選材、訓練與科研、教學緊密結合,創建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逐步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輸送率和升學率。
加強業余訓練網絡建設。市四區要根據全市體育項目布局和后備人才培養計劃,恢復、創建1所以業余訓練為主的青少年體校,鼓勵社會力量開展業余訓練工作。
加大“體教結合”工作力度。體育與教育部門要相互配合,優勢互補,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開展業余訓練,抓好梯隊建設。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體育訓練基地要給予專項經費和專業技術支持,使經常參加業余訓練的在校生總數逐年增加。加強普通中小學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傳統項目的建設,重點扶持游泳、田徑兩個潛優勢大項在全市各學校的普及推廣,促進其它項目均衡發展。
加強體育專業技術隊伍建設。制定體育人才教育培訓計劃,與高校、專業隊和相關科研機構建立聯系,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專業技術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教師、教練員、裁判員綜合素質,積極引進高層次體育訓練、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的組織保障和工作機制。
3. 努力改善體育設施條件
廣泛實施“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工程”,各旗縣區均要建設、完善當地全民健身中心,參照“國家體育先進縣”的評價標準,建好符合國家標準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其中市內四區在建設體育場時,場地級別規格可適當提高。90%的辦事處、鄉鎮要建設全民健身活動站(內設:籃球場、門球場、健身路徑、乒乓球或臺球室、健身房);60%的社區、行政村要建設全民健身活動點(內設:籃球場、健身路徑、乒乓球或臺球室)。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公共體育健身設施服務網絡體系。充分利用環城生態水系、公園、廣場、綠地,配套建設健身設施,鼓勵扶持具備開放條件的學校體育設施,在節假日對社會公眾開放,進一步提高現有各類體育場地設施使用率,打造15分鐘“健身圈”。
嚴格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體育設施管理條例》的規定,監督新建居民小區按人均不低于0.2平方米標準預留體育用地,建設相應的體育場地設施。到2015年,新建社區要建有1~2條全民健身路徑。老舊社區要尋找空地,創造條件安裝和配建部分健身器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