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呼和浩特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我市推進“一核雙圈一體化”戰略,“打造兩個一流”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的健身需求也在日益增長,體育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顯著。為促進“十二五”期間全市體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結合新時期的目標任務和體育工作實際,制定呼和浩特市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 規劃。
一、“十一五”期間呼市體育工作概況
(一)取得的成績
“十一五”期間,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群眾體育全面推進。認真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重普及,促提高,把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納入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實績考核目標,努力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按照“月月有活動、季季有賽事、年年有創新”的思路,著力提升群眾體育活動的規模和檔次。“十一五”期間平均每年舉辦各類賽事活動達80余次,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逐年增加,截至目前全市體育人口達到103.6 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2.3 %。
充分發揮各級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的作用,加強群眾體育組織建設,形成市、旗縣區、社區鄉鎮三級全民健身網絡。加大全民健身活動指導力度,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檔案庫,“十一五”期間,全市共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350名,其中:國家級16名、一級267名、二級414名、三級653名;創建自治區級體育先進社區 3個;發展群眾體育單項協會31個;俱樂部36個;建立了“國民體質監測指導示范中心”,深入社區、鄉鎮為群眾進行體質測試,現場出具測試結果并開具運動處方,“十一五”期間共為7000余名干部群眾進行體質監測。
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努力為廣大市民改善健身環境、提高健身質量服務。到“十一五”末,全市共安裝全民健身路徑188條;6個鄉鎮興建了“小型體育健身中心”,156個行政村實施了《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競技體育保持領先。以“強化管理,夯實基礎,鍛煉隊伍,重點突破”為目標,加強業余訓練的軟、硬件建設,提高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在2009年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比賽中,我市輸送的運動員共獲得獎牌5枚。呼市體育代表團參加2006年自治區第11屆運動會,以124枚金牌獲金牌總數第一;在2010年自治區第12屆運動會上以132.5枚金牌蟬聯金牌總數第一;在2007年全國第六屆城市運動會上獲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2枚。在“十一五”期間,共建設傳統體育項目學校19所,其中:國家級2所、自治區級2所、盟市級15所,創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10個。
依法監管體育市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市場管理條例》,對全市所有體育經營場所進行調查、注冊登記及督查,重點加強高危體育經營項目的日常監管。組織體育經營活動從業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提升體育市場經營者的法制觀念。并按照相關標準,審核頒發體育經營許可證。 “十一五”期間,全市注冊登記從事體育經營活動的業主共有240家,注冊人員110名。
重視體彩銷售工作。體育彩票銷售工作緊緊圍繞“打基礎,抓建設,重管理,要銷量”這個主題,利用彩票市場的競爭平臺,強化業務指導,擴大銷量規模,在“十一五”期末,累計銷量達5.5億元,有效彌補了體育事業發展資金的不足。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十一五”期間,針對全市體育事業發展需求,切實將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2007年投資6.4億元、占地12.2公頃、建筑面積5.7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近6萬人的呼和浩特體育場竣工,并作為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慶典活動主會場投入使用。2009年12月投資6500萬元的呼和浩特乒乓球訓練中心落成。從2009年至2010年10月先后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投資1000多萬元對呼和浩特體育活動中心(原東郊體育場)、呼和浩特市體育運動學校、呼和浩特市人民體育場內場、外圍和“工”字馬路進行了維修改造、綠化、硬化,增設了健身設施,重新鋪設了塑膠跑道和人造草坪。
賽罕區、武川縣相繼投資興建了多功能體育訓練館,托縣新建了標準丙級體育場。全市一半以上學校翻修了田徑場、鋪設了塑膠跑道,有的還建有球類、田徑訓練館。
“十一五”時期體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為我市今后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有的地區和部門對體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不夠,責任落實不到位,舉辦群眾體育活動的專項經費不足、增幅不大。多數體育協會的實體化程度不高,開展活動的水平有待提高。群眾體育活動缺乏精品項目,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不多,積極性和作用還沒有充分調動和發揮,國民體質監測次數少、人數少,覆蓋面還需擴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