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物流業發展規劃
第三節 物流園區建設
改造升級現有物流園區,進一步完善倉儲、加工、配送、分揀、包裝、信息等服務功能。加快在建物流園區建設進度,盡快投入運營。在物流節點城市、產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充分利用運輸場站、倉儲基地等基礎設施,按照布局集中、用地節約、產業集聚、功能集成、經營集約的要求,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綜合性物流園區,提高物流運作的規模效益。加強物流園區中轉聯運設施、倉儲設施和公共信息平臺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廣應用新標準、新技術、新裝備,積極引入金融、稅務、海關、檢驗檢疫等功能,提高綜合服務能力。物流園區建設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建設規劃搞好銜接,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
第四節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充分利用現有電子政務系統,整合物流信息資源,加快建設商務、金融、稅務、海關、郵政、檢驗檢疫、交通運輸、工商管理等部門一體化的自治區政府物流管理服務平臺。推動西部物流區域、東部物流區域和口岸物流帶的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加快公路、鐵路、航空、郵政等運輸與服務方式信息網絡建設,建立物流信息采集、處理和服務的交換共享機制,鼓勵城市間、行業間和企業間物流平臺的信息共享。支持物流園區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宏觀指導和組織協調
建立由自治區政府主管領導負責,自治區發改、經信、財政、商務、交通、通信、公安、工商、稅務、質監、統計、口岸、鐵路、民航、海關、郵政等相關部門參加的自治區物流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協調我區物流業發展中的有關重大問題和政策。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發改委,增調專人,負責日常工作。各盟市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加強對地方物流業發展有關問題的研究與協調。充分發揮物流協會等社團組織的作用,促進行業自律。建立物流業統計分析、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加強對物流業運行的監測與分析。
(二)大力培育物流業市場主體和服務品牌
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鼓勵各類企業進入物流市場。支持現有運輸、貨代、倉儲、聯運、快遞企業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繼續引進國內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或地區總部,推動安快、中昊、巴運等本土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聯合、合資合作等方式擴大經營規模,扶持一批中小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重點培育發展20戶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名牌物流企業,到2015年力爭3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到50戶以上。
(三)推進物流服務的專業化和社會化
加強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的融合,推動生產和商貿企業外包物流業務或利用現有倉儲、運輸設施和營銷網絡等,組建獨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推動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的協作,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融合,實現采購、生產、銷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體化運作。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流通企業的現代化。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特種貨物運輸、廂式貨車運輸以及重點物資的散裝運輸等現代運輸方式,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運輸系統。加強運輸與物流服務的融合,提高物流的專業化水平。
(四)推動物流標準制定推廣和新技術、新裝備應用開發
根據國家物流標準規劃,加快制定我區物流通用基礎類、物流技術類、物流信息類、物流管理類、物流服務類等標準,完善物流標準化體系。加快物流管理、技術和服務標準的推廣,鼓勵物流企業和有關方面采用標準化的物流計量、貨物分類、物品標識、物流裝備設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統和作業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標準化程度,以物流的標準化促進物流的現代化。積極推廣集裝箱技術和單元化裝載技術,推行托盤化單元裝載運輸,大力發展集裝箱車、重型載貨汽車、大噸位廂式貨車和甩掛運輸等組織方式,降低物流成本。鼓勵物流企業采用條形碼、智能標簽、無線射頻識別、電子數據交換、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加強物流技術裝備的研發與生產,支持物流企業自主創新,鼓勵企業采用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分揀包裝、條碼印刷等物流技術設備,提高物流技術裝備水平。重點選擇安快、巴運、中昊、通運等20戶物流重點企業和包頭新奧蒙華物流園、赤峰紅山物流園、通遼物流園、東勝華研物流中心等20個大型物流園區開展物流新標準、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應用試點。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