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學。進一步制定和落實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設計有效載體,拓展融資渠道,鼓勵企事業單位、個人出資、捐資,共同投資,擴大學校資本金,實現集約辦學。積極開展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試點,引導和支持其科學定位、健康發展,辦出水平,辦出特色,形成品牌。承擔學歷教育和學前教育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幼兒園一律按事業法人單位進行管理。符合任職條件專任教師,一律參加事業單位社會保障,經費由民辦學校承擔,公辦教師在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之間無障礙流動。依法落實民辦學校招生和辦學自主權,民辦學校收費按培養成本,由學校自主確定標準,實行“備案制”。完善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落實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健全民辦學校并購重組和舉辦者變更退出機制。民辦學校按規定足額提取風險保證金,加強風險管理,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切實維護舉辦者、民辦學校、師生的合法權益。
7.深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推動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完善初中畢業生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改革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方式,發揮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的導向作用。取消公辦普通高中“三限生”招生,進一步體現教育公平原則。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或注冊入學。
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深化學校發展性督導評價,建立學校發展規劃評審制度,引領學校科學發展。完善學校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強化大局意識,規范辦學行為,引導自主辦學,鼓勵特色發展。進一步完善學校發展水平階段性終結評估辦法,提高對學校發展水平評價的科學性,提高評價結果的運用水平。加強校長任期目標評價工作,引導校長提高工作水平。
8.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推進教育技術進步。
編制全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研究制訂統一的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規范和技術標準,加強對各項規劃的統籌銜接,合理配置資源。以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為重點,加大投入,整合資源,構建數據體系完善、標準統一規范、系統安全可靠,與我市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開展對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信息化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教育技術裝備的財政投入。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全省教育網。到2012年,把每一個普通教室建設成適合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媒體教學環境,中小學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到2015年幼兒園實現課堂教學信息化“園園通”。積極推進電子交互白板等多媒體先進設備進教室。
深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建立開放、多層次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培訓體系,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競賽、教師自制多媒體教學軟件評比活動,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鼓勵學生利用教育技術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到2015年,信息技術全面覆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和科研的各個領域,教師的信息素養進一步提升,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
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加強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覆蓋全市學校、學生、教師等基礎信息的教育管理信息基礎數據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撐系統。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開發融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和繼續教育服務為一體的內容豐富、多層次、智能化、開放式的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庫。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數字化終身學習支持服務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絡教學模式。
9.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國際化水平。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建設。適應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積極推進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推動跨文化交流,創辦國際學校。增進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促進教育事業共同發展。
積極吸引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和其他文化專業知識,提高外國留學生的學歷教育比例,增強中國文化和義烏區域文化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提高引進和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水平。吸引國(境)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企業,以新建、嫁接、改制等方式,創辦中外合作學校,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或項目。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來義烏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計劃地引進海外高端人才和學術團隊。引進國(境)外優秀教材,提高聘任外籍教師的比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