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4.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專業特色發展,全面提升適應產業發展和學生就業創業需要的能力。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發展模式,完善培養體系,促進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促進職業教育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根據我市經濟結構、產業發展趨勢設置、調整專業,推動職業學校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建設職教中心,實現職業學校規模化、專門化、特色化。
提高專業布局規劃水平。建立以市為區域的專業布局和招生機制,努力克服低水平重復建設,逐步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區域專業結構體系。探索建立職業學校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調整聯動機制,促進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發展的更好銜接。實施優勢特色專業建設工程,到2015年,全市扶持建設財經商貿類、加工制造類、旅游服務類、交通運輸類、文化藝術類五大類主體專業。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十二五”期間,中職教育生均公用經費達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進一步增加實驗實訓的耗材費用。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達到30%,支持職業學校以興辦實體或引進企業、社會團體方式建設校內實訓基地,經過來料加工、員工培訓、服務外包等方式創收支撐實訓,提升職校辦學靈活性,加強學生技能訓練,減少政府投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升中職教育基礎能力。到2015年,中職教育“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0%,技能等級逐步達到技師級水平。改革職業學校專業技能教師錄用聘用機制,支持學校采用“年薪制”方式聘用企業技能型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加強政策引導,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以多種方式投資職業教育。堅持校內外結合,發揮企業人員、場地、設備等優勢,為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創造良好條件。
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行業(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組建一批行業(企業)參與的職教集團或聯盟,成立由行業(企業)參加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材編寫、實訓實習、教師培訓等方面密切開展合作。制定優惠政策,認真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提取和使用的有關規定,鼓勵企業主動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
面向社會發展職業教育。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全日制教育與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推進職業學校形成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雙輪驅動的辦學格局。完善就業準入制度,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和職業標準相銜接。積極支持職業學校參與企業職工、退役士兵、新型農民、進城務工人員、被征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及學歷教育。每年完成未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的初高中畢業生預備勞動力培訓,提高城鄉居民的學歷層次和勞動技能。
5.全面實施高等教育發展計劃,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競爭力。
大力發展多形式多層次的高等教育。加強與國外知名高校的聯系、溝通與合作,爭取國外知名高校對我市高等教育教師、專業和課程的合作與支持,爭取國外知名高校與我市合作創辦以商貿類為主的義烏學院。
全面提升工商學院辦學水平。開展省級創業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和創業型大學試點。十二五期間,工商學院力爭建成全國知名的有特色的高職院校,浙江省示范性的創業型大學。以全日制教育為主,大力發展成人教育及對外培訓,積極拓展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以國內教育為主,擴大留學生教育規模,引入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努力建成本科層次的義烏國際商貿學院;打造國家級的國際商貿類公共實訓基地,助力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推進創業園和創意園建設,助推義烏虛擬市場及創意產業發展。建好“人才驛站”,構筑人才高地,努力成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學。
繼續辦好電大義烏學院。以電大為基礎加快建設義烏開放大學。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開放教育為主體,多元辦學,協調發展,為學習型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持。整合成人教育資源,加強學習平臺建設,優化教育教學環境,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努力為各類學習者提供自主、靈活、方便的學習機會和環境。
6.全面開展特殊教育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發展水平。
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完善特殊教育布局,教育類型由聽障教育為主向智障教育、綜合性教育方向延伸,由義務教育向中段教育延伸。按照高標準、多功能覆蓋聾啞和智障的要求設計建設特殊教育學校,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學校教師、經費、設施設備、教室、圖書資料等配備和建設標準,充分滿足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需要。
加強特殊教師隊伍建設。配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配齊隨班就讀學校教師。建立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書和在崗教師正常性培訓制度,提升執教能力。“十二五”期間,完成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和承擔隨班就讀教學任務教師、班主任輪訓計劃。配足教學輔助及生活管理人員。
增加特殊教育投入。“十二五”期間,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按本地普通同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的12倍撥付,并納入教育經費保障體系;隨班就讀學生按同級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執行。繼續對殘疾學生實行保育費、學費、代管費、住宿費及康復訓練費用的減免補助政策,并納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完善特殊教育教師津貼制度,提高教師待遇。市人民教育基金會要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特殊教育事業,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助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