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電力發展“十二五”規劃
按現有規劃,2012年,因市內只有臨港2臺燃機投運,市外來電沒有增量,全市用電缺口100-200萬千瓦。2013年以后,隨著西南水電送滬規模增加,缺電矛盾可逐步得到緩解。由于“十二五”全市規劃新增電力供應2/3來自市外電力,因此確保供電安全的關鍵是落實市外電力資源。同時,由于新增外來電中西南水電占2/3,而西南水電豐、枯差異大,如市內規劃電源不能按期投運,冬高峰用電仍將較為緊張。為此,必須及早做好預案,有序加快市內電源建設,除在建臨港燃機外,“十二五”初期再新開工建設約160萬千瓦機組,同時根據市外電源落實情況及時調整確定市內電源建設規模。
(二)電網建設重點
按照“網架堅強、均衡配置、智能互動、運行靈活”的電網建設要求,以電網智能化改造為契機,以形成“雙環”(500千伏雙環網)“九射”(5交4直9個受電通道)“十五片”(15個500千伏分區)的城市電網布局為目標,完善受端電網結構。
1.加快實施大容量市外受電通道工程
為進一步實現多方向、多通道、分散化受電,提高上海電網的供電能力與供電可靠性,“十二五”計劃重點建設2條市外受電通道,同時根據國家電力布局做好南京-上海等后續受電通道規劃等工作:
浙北-滬西輸電線路,新建滬西站(2×3000兆瓦),力爭“十二五”初期投運,為更大規模接收皖電(含安徽核電)做好準備。
500千伏三峽-楓涇直流輸電線路,新建500千伏楓涇直流換流站(3000兆瓦),“十二五”初期投運,受電能力300萬千瓦,增強三峽等西南水電接收能力。
2.形成堅強靈活的500千伏電網網架
按照“完善環網、深入中心”的原則,建設完善500千伏電網網架,為大規模接納市外來電以及市內漕涇、臨港等城市外圍大型發電基地接入提供支撐。
建成500千伏新余站,進一步完善擴大南半環的500千伏雙環網(徐行站-楊行站-外高橋二廠-顧路站-遠東站-亭衛站-練塘站-泗涇站-黃渡站-徐行站)。
建設深入市中心的500千伏虹楊站,簡化中心區域電網結構,為閘北電廠關停創造條件。
建設500千伏崇明站,完善三島電網網架。
控制500千伏短路電流,建設楊行-外高橋500千伏線路加裝串抗工程。
在黃渡站、新余站、練塘站加裝大規模動態無功裝置,適應大容量直流接入后的電網安全需要。
3.優化220千伏電網網絡布局
220千伏電網將以500千伏變電站和接入220千伏的地區大容量發電廠為中心,應用同塔多(雙)回路、HGIS變電站、串抗、耐熱鋁合金導線及大截面導線等電網新技術,不斷優化布局、完善結構、提高輸送能力。
形成以500千伏變電站為核心相對獨立的15個供電分區,分層分區運行限制短路電流;加強分區間聯系,各分區要有一定的負荷轉移能力,提高供電可靠性。
結合500千伏電源進入市中心,新建220千伏輸變電設施,提高供電可靠性。在新城建設中,高標準超前規劃新城220千伏電網網架。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廣“小型化、緊湊型、大容量”技術,在經濟可行的情況下,采用半地下、全地下、結合大樓建設等多種形式,建設中環線內220千伏變電站。
4.合理安排配置輸配電容量
按照發、輸、配電設施均衡配置的原則,加快推進各電壓等級變電站建設。
500千伏:新建3座、擴建4座500千伏變電站,新增13臺主變,較“十一五”期末新增13900兆瓦變電容量。至2015年,上海電網500千伏變電站達到15座,總變電容量達到40400兆瓦,電網容載比提高到1.69。
220千伏:新建變電站43座,新增變電容量約21540兆瓦。至2015年,上海電網220千伏變電站達到140座,總變電容量達到64360兆瓦,電網容載比提高到1.93。
110/35千伏:新建、擴建139座110千伏變電站、144座35千伏變電站。至2015年,110(35)千伏電網10千伏降壓總容量將達到51327兆瓦,電網容載比提高到 2.05。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