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對外經貿發展規劃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對外經貿發展規劃
前 言
首都對外經貿以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為主要內容,以功能園區為重要載體,主動雙向開放,帶動全市、服務全國、輻射世界。
在更高水平上發展對外經貿,是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是新時期、新階段北京市對外經貿領域科學發展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打造國際商貿中心的必然要求。為推進首都對外經貿發展,特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時期對外經貿發展規劃》。
第一部分 規劃起點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服務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十一五”時期,北京市著力提升對外經貿發展水平,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首都對外經貿不斷實現新的突破,為“十二五”時期加快轉變外經貿發展方式、進一步推動對外經貿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實現新跨越
外經貿主體快速增加。2010年,北京市有進出口業績的企業1.17萬家,是“十五”末年的1.4倍,約占全國4%。民營企業實現較快發展,進出口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8.6%,比“十五”末年提高5.2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1.5萬家,是“十五”末年的1.6倍,約占全國5%。境外投資企業和機構1173家,是“十五”末年的2.1倍。此外,北京市還有外國商會20家、外企辦事機構1.5萬家。
雙向投資發展迅猛。2006年開始,實際利用外資連跨40億、50億、60億臺階,2010年達63.6億美元,年均增長12.5%。截至2010年底,已有147個國家(地區)的外商投資項目進入北京市86個行業;“十一五”期間,全市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累計達281.8億美元,是“十五”的2.3倍,占改革開放以來累計額的一半以上。
對外(非金融)直接投資已到95個國家(地區)投資。“十一五”期間,北京市累計核準境外企業(機構)672家,累計投資總額48.4億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33.8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時期的3.6倍、2.4倍和3.0倍。北京市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合作累計合同額159.5億美元,累計營業額83.3億美元,分別是“十五”時期的5.9倍和4倍。境外投資方式、投資地區、投資目標、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趨勢明顯,呈現出領域廣泛、方式多樣、水平提高、增長迅速的特點,2010年并購投資占11.9%,電子通信、軟件開發、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境外投資發展迅速。
對外貿易成倍增長。2010年,貨物貿易進出口3014.1億美元,是“十五”末年的2.4倍,年均增長19.2%,占全國10.1%。服務貿易收支798.3億美元,是“十五”末年的2.7倍,年均增長21.6%,占全國22.0%,穩居全國前列,其中通訊、電影、保險等領域占全國比重均超過50%。
重點發展領域取得突破。引資方式實現新突破:利用中介和國際展會招商,擴大新的引資對象,實現以商招商;與國際知名私募投資基金對接,推進股權投資基金等利用外資新方式。國際分撥業務實現新突破:吸引知名跨國公司在綜保區發展國際分撥業務,設立國際分撥中心,全球采購分撥功能不斷增強。
發展環境持續改善。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和北京亦莊保稅物流中心(B型)分別于2008年和2010年獲批,充分滿足企業保稅物流的需求。2010年3月,北京平谷國際陸港建成并啟用,為本市企業開辟了一條新的海運通道。市政府分別與海關總署、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首都外經貿發展。針對地區總部、服務外包、留學人員和海外人才來京創業、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制定促進政策,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下放外資審批權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為外資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開放型經濟發展貢獻突出。2010年,全市一、二產業增加值對北京市貨源出口的依存度達57.4%,帶動全市14%的就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對服務貿易收入的依存度達25.4%,帶動全市20%的就業;占全市企業數不足4%的外商投資企業,吸納了全市13.7%的從業人員,貢獻了全市19.7%的稅收和24.7%的地區生產總值。外商投資企業能耗、水耗普遍大幅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