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
全力打造"北京西城文化節"、"北京傳統文化演出季",圍繞金融街、什剎海、大柵欄、琉璃廠等重點地區、策劃、組織品牌文化活動,強化西城文化的整體品牌和國際影響力。
二、新聞出版業
產業鏈環節上,重點發展未來最具價值的內容提供和網絡渠道營銷發行環節;重點培育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新興出版業態,推動跨行業交流合作,加快產業升級。
(一)大力推進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建設
構建新型產業鏈,打造國家新聞出版示范園區。充分利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的政策支持,依托園區及中國出版集團、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機構的出版資源優勢,發揮入駐園區民營出版文化企業的機制優勢,構建集內容策劃創意、圖書出版發行、版權交易、數字出版、關鍵技術創新等的新型產業鏈條,形成國家新聞出版典型性示范園區。
在制定實施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核心區政策的基礎上,擴大優惠政策的覆蓋面,大力扶持民營出版企業發展和集聚。配套出臺相關政策,確保入駐園區企業和符合西城新聞出版業支持方向的企業優先享受西城的有關政策支持。積極為民營出版企業提供出版通道,培育民營出版工作室。鼓勵園區內外的民營出版文化企業,與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進行數字報刊、數字音樂技術的研發,進行創意內容生產、加工與傳播。
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新聞出版業龍頭骨干企業。加大對入駐園區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鼓勵園區內企業與資本進行整合重組,扶持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龍頭骨干企業。
(二)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吸引國際出版傳媒總部機構入駐
充分利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位于西城區的優勢,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吸引國際、國內大型出版集團和機構入駐。以新聞出版資源、資產、業務為紐帶,在區域內形成多種媒體形態共存、集內容創新、制作、推廣、服務為一體的總部型新聞出版機構集聚。
規劃和建設服務于新聞出版總部型企業和機構的服務平臺。結合廣安產業區的建設和產業功能定位,配套建設集新聞出版總部企業集聚、交流會展場所和綜合性服務平臺。
推進國家級新聞出版信息數據服務平臺的構建。結合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推進新聞出版資源數據庫、圖書、報紙數據庫和學術期刊數字化平臺等技術支撐平臺的建設。
大力推進國家數字版權產業基地、數字版權大廈以及新聞出版創意投資中心等項目的落地,支持、服務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等中央轉企改制的新聞出版企業在區里建設實施重大項目。
推進新聞出版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完善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整合西城區出版與技術資源優勢,完善出版創意產業鏈,通過引入高新技術,建設以數字內容產業研發與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平臺,重點發展數字出版、與信息化技術等相融合的新興出版創意產業,推動出版產業的結構升級。
三、藝術品交易業
產業鏈環節上,重點打造藝術品交易業的交易和拍賣環節,突出電子商務在藝術品交易終端銷售和展示環節的作用,大力支持發展藝術品交易電子商務網絡。
(一)大力推進琉璃廠藝術品交易中心區建設
推動琉璃廠地區的環境優化和產業升級,重點支持藝術品交易"老字號"企業的發展。
以東西琉璃廠、南新華街形成的十字區域為核心,加快藝術品展覽交易、藝術品鑒賞及相關藝術品創作、藝術品技術研發的發展,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和業態優化。
積極推進琉璃廠文化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通過網絡營銷手段對傳統商業模式進行優化提升,創新琉璃廠文化藝術品交易模式,提升交易規模和品質。
推動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展覽展示基地的建設,利用區域內的展覽場館,與國內外文化產業園區、文化經營機構和企業合作,聯合舉辦藝術品等專題文化會展活動,大力發展文化會展產業。
培育和打造"琉璃廠國際繪畫藝術大獎"等品牌活動。與中國美術家協會等機構合作,通過征集繪畫作品、邀請國際繪畫藝術大家參加評獎和舉辦獲獎作品主題展覽等方式,塑造琉璃廠國際繪畫藝術大獎,形成西城文化新名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