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
西城區“十二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
序 言
"十二五"時期(2011年-2015年),是北京市圍繞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目標,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更高標準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把北京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中心的重要時期,是西城區深化區域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發展品質、促進社會和諧、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保持領跑地位的關鍵時期。
《西城區"十二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本規劃")是在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后,西城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實施"服務立區、金融強區、文化興區"戰略的重要規劃之一,是西城區在新時期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區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本規劃主要明確了西城區"十二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發展重點、主要工作任務、重大項目和保障措施,是"十二五"時期指導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
本規劃編制的主要依據是:《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關于制定西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西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大力推動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發展的意見》。
第一章 "十一五"時期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國家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并實現了快速發展,產業體系不斷優化,九大產業門類實現了均衡發展。"十一五"時期,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達20%,高于全市GDP增長率8.1個百分點,占全市GDP比重12.3%。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北京市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西城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十一五"期間,也得到了穩步發展,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對全區經濟社會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地位日趨穩固,并關聯帶動了眾多周邊產業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全區文化資源稟賦強,有力支撐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西城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轄區內皇家宮苑、王府私邸、故居會館、寺觀壇廟、民俗市井星羅棋布,是皇城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會館文化、商業文化等各種文化高度融合的區域。擁有歷史文化保護區18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94個,文物保護單位179處,有遺跡可考的會館101處。
截至2010年底,西城區擁有新聞出版類法人單位808家;擁有文化藝術類法人單位804個;擁有以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等為代表的營業性演出場所26個,擁有公共圖書館3個、文化館2個,博物館29個,以及中國兒童中心、北京青年宮和北京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活動設施。西城區具備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文化資源基礎。
"十一五"期間,西城區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優勢,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推動區域戰略轉型、品質提升的重要舉措之一,促進了區域內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發展。截止2010年末,西城區共有文化創意產業法人單位7921家;資產總計達到1029.5億元。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由2006年的104.7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177.1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14.2%;2010年,西城區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合計為309.4億元;獲得利潤總額為29.5億元;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為8.9%,占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總量的10.5%。

圖1 西城區2006-2010年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體系正在逐步優化與完善。"十一五"期間,西城區構建了"以重點產業為龍頭,功能街區為依托,服務平臺為支撐"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框架,并積極整合區域內各類文化資源,形成了涵蓋新聞出版、藝術品交易、文藝演出、文化旅游、設計服務、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和廣播、電視、電影等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體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