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市政園林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8.2燃氣工程。“十二五”期間,根據市政府的整體部署,優化燃氣氣源結構,構建以天然氣為主的城市燃氣系統。計劃通過天然氣場站和管道建設,進一步優化市民用氣能源結構,使市區燃氣普及率達到98%。抓住天然氣進溫的歷史機遇,在規劃期內建成大都市區天然氣輸配體系。編制天然氣工藝場站建設規劃(門站、調壓站、儲配站、應急保障);高中壓管網建設規劃;CNG汽車加氣站建設規劃;天然氣應用發展規劃。至2015年底,將建成城域天然氣高、中、低壓一張網,管道天然氣居民用戶規模達到25萬戶,管道燃氣氣化率從20%提升到50%。
8.3 排水設施。編制溫州市城市雨水專項規劃,用以指導雨水排放工程設計、建設及運行管理。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①排水泵站:加快臥旗山及三橋下排水泵站及相配套管網建設;解決舊城區排澇能力不足問題;督促各區和有關單位加強道路下穿點泵站改造與建設;改造提升泵站自動化管理水平;落實汛期排水泵站24小時值班制度。
②排河(江)出口:改造提升雨水排放甌江出水口,達到設施堅固,運轉正常,開閉效果良好,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標準;整治雨水排河口,基本消除阻擋、堵塞、占用或低于河床造成排水不暢現象。
③低洼積水區:結合城中村或舊村改造,以及采取工程措施建設改造低洼易積水區域,基本消除大面積長時間積水現象;梳理改造舊城以及已建管網,加強管網清通、提高排水通暢能力。
④應急搶險隊伍建設:建立起監測預警聯絡機制,強化市、區兩級應急搶險隊伍建設,配備滿足應急搶險需要的機具、設備和裝備;提高應對和處置事故的能力。進一步落實了應急預案的演練計劃,按照事故預案等級,分層次組織了培訓和演練。建立市本級不少于3支巡查隊、7支搶險隊,各區不少于2支巡查隊、4支搶險隊,開發區不少于2支巡查隊、3支搶險隊的應急搶險隊伍。
第九節 加快提升園林綠化建設
根據“綠地布局合理、功能設置健全、園林景觀優美、生態效益良好”的城市綠地建設要求。構筑溫州主城區“綠心藍帶”的規劃建設布局,維護區域生態環境的平衡,為城市發展構筑良好的大環境綠化。發揮園林綠化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為建設“宜商宜居”,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現代化大都市提供環境保障作用。
9.1構建中心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帶。根據溫州市特有的城市組團結構、發達的城市體系,結合城市的交通和景觀特點,著力營造城市“楔向網狀”綠地總體格局,建成以溫州生態園(大羅山及三垟水網)為城市綠心和以東海濱海帶、甌江、塘河為主的藍色城市生命帶,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布局形態,建構未來城市生態調節中心、生態教育中心、休閑度假中心,構建群山環抱、雙水繞城、一面濱海的山水城市格局。
9.2加強城市綠化規劃與建設管理的法規體系建設。到2012年底,使我市城市園林綠化工作成果達到較高水平,在綜合管理、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節能減排、市政設施、人居環境和社會保障等八個方面基本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中基本項的要求。建立城市園林綠化數字化信息庫、信息發布與社會服務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組織管理到位、規劃設計規范、景觀保護得力、綠地系統完善、設施配套良好的格局,為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9.3加快提升城市園林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環境。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目標,推進城市綠化建設,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品位。抓好城市森林公園、市級綜合性公園、區級綜合性公園、街頭小游園、沿線沿岸綠色屏障、“三公”項目用地綠化、城市立體綠化建設等園林工程,特別是做好中心城區和舊城改造,使城市環境在短期內有較大的一個改善,景觀有較大的改觀,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力爭2013年通過省級園林城市考核驗收。至2015年,要求城市公園綠地面積達到30.55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城市綠地率達到35%以上;綠地覆蓋率達到45%以上。2015年通過國家園林城市考核驗收。
第十節 切實加強環衛設施建設
堅持環衛設施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的原則。合理布置各項環衛設施,完善規劃區范圍內的環境衛生管理服務體系。堅持近遠期結合、充分利用、合理改造現有環境衛生設施,充實、調整布局,完善、提高現有環衛設施標準,適應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把環境衛生規劃和創建全國衛生文明城市、創建生態城市相結合。
10.1提高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根據我市現有的垃圾處理廠分布以及處理規模,在此基礎上加快垃圾處理廠科學選址和擴建工程建設力度,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綜合利用,努力提高我市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滿足城區垃圾處理需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