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十二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
3、物流相關規劃
《國家糧食物流規劃》將九江定位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物流節點城市;《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將九江定位為區域性物流樞紐;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對九江交通運輸總體規劃的定位是贛鄂皖湘區域性轉港貿易物流中心、長江流域國際貿易轉換樞紐、江西省加工制造業的物流集散中心、全國物流供應鏈重要節點。
以上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規劃目標,為我市發展現代物流指明了方向。
(二)發展潛能與前景
1、強工興城深度推進,需求拉動進一步增強
我市堅持實施強工興城、項目推進戰略,經濟增長進入加速期。未來三到五年,我市以工業為主導的快速增長格局逐步形成,工業園區成為推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產能預計情況是:煉油1000萬噸、鋼鐵1000萬噸、燒堿20萬噸、有機硅70萬噸、鋅鉛40萬噸、玻纖45萬噸、水泥2000萬噸、汽車20萬輛、發動機20萬臺、棉紗30萬噸、化纖60萬噸、加之船舶、輕工食品、機械電子、其他建材等等,帶動大量的原材料采購和產成品輸出將對我市物流業產生巨大需求。從而帶動社會物流量的快速增長(工業物流占75%以上)。九江對物流需求較大的有九江開發區、湖口、廬山區、永修、共青等園區。
同時,九江未來五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年均遞增18%左右,預計糧、棉、油、豬、蔬菜、水果等大宗農產品流量增速穩中有升。我市將繼續改造建設以開拓城鄉市場、支撐生產建設、擴大居民消費為重點,構建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農產品流通體系。依托產業基地、商品主銷區或集散地,努力發展特色鮮明、輻射力強、服務功能全的大型批發市場,加快建設規模大、集散能力強、功能齊全的現代物流園區。以中心城區為依托,形成“城內大商場、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場、城外大物流”的發展格局。
我市物流產業正可以抓住這一機會在整個供應鏈環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深化,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
我市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江西唯一通江達海的外貿港口城市,擁有進出口自營權,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贛北、鄂東、皖西南等地區許多工業原材料、產品及農副產品主要通過我市集散。由長江黃金水道、京九鐵路和連接高等級公路構成的南北、東西運輸主通道,使得九江在我國東西經濟推進和南北物資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轉換和傳遞作用,為中部地區貨物的集散提供了遼闊的市場半徑和巨大的經濟腹地,成為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和國內消費市場的物流中心。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推動“兩橫兩縱”經濟帶和糧食、化肥、棉花、鮮活農產品流通通道建設,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品物流體系,實施能源、礦產品物流工程;同時,許多國內國際制造商和零售商擬將其國內倉庫及配送設施移至中國中部地區,九江成為中部地區物流布局的重點區域。我市倉儲設施和運輸能力必將得到較快發展,貨物周轉量將明顯增加。隨著上港集團的進入,九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城西港區“三區合一”的高效整合,依托現有的鐵海聯運、公鐵聯運、江湖聯運的便捷和通關直航、與上海洋山港實現無縫對接“一票到底”的國際航運優勢,外貿貨物運量也會明顯增加。這些將為我市物流產業的加速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2009年九江港全年貨物吞吐量3000萬噸(外貿95萬噸)、10萬標箱。經過努力,預計九江港在三到五年時間內逐步完成并達到40萬標箱吞吐量。預計“十二五”期間物流量年均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3%以上。
3、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物流布局進一步展開
“十二五”期間,隨著九景衢鐵路、武九客運專線建成以及常岳九鐵路、咸宜吉鐵路、池州至九江城際鐵路的籌建,我市還將將建設城西港區、碼頭工業城、湖口金沙灣等一批鐵路疏港專用線,通過繼續完善鐵路網絡,提高技術等級,升級改造鐵路樞紐和運輸站場,鐵路客貨運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陸續建成九江長江公路大橋、杭瑞高速九瑞段、永武高速、都昌至九江縣高速,繞城高速,以及一批港區與干線公路相銜接的輸港通道等。同時,全面提高全市公路網通達深度,提升路網等級,完善路網結構。
通過大力發展以長江航運為龍頭的多式聯運,加強與長江、鄱陽湖水系航道形成干支直達、江海聯運的水運網絡建設。
加強九江廬山機場專線貨運潛能,建設航空快遞服務業務體系。
隨著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和我省加快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沿江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市物流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依據交通和產業布局構成的“T”字型物流布局進一步展開,將形成全市“四大區域”、“三級節點”的物流架構,從而大大提高區域性物流集散功能。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