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新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前 言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各發達國家競相搶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先機的背景下,大力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載體,是優化首都能源結構、搶占新一輪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的重大舉措,對于增強首都創新能力、培育未來經濟戰略支撐、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規劃是依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市“十二五”時期能源發展建設規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首次編制的市級一般專項規劃,在認真分析我市發展新能源的區位優勢、科技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立足北京,著眼全國,面向世界,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項目和政策措施,是指導今后五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范圍主要包括: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風能、小水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種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規劃期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
一、資源及分布
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品種比較齊全,主要包括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風能和小水電等,但相對于資源大省,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總量較少。
太陽能資源儲量豐富。北京屬于全國太陽能資源區域二類地區,分布呈現南、北多,中部少的型態,東北部上甸子、湯河口一帶及延慶盆地輻射條件較好。
地熱、余熱潛力較大。據初步勘測,地熱資源年可利用量約350萬噸標準煤;再生水和工業余熱資源年可開發利用約60萬噸標準煤。主要分布在延慶、海淀、大興、昌平、順義等區縣。
生物質能資源種類多樣。本市生物質能資源主要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畜禽糞污、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及污泥等。其中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區的生物質能資源約占全市生物質能資源總量的80%以上。
風能資源相對不足。北京風能資源儲量約為460萬千瓦,目前已探明的風資源可利用量合計約為45萬千瓦,主要分布于延慶、密云、門頭溝等北部及西北部山區。
水電資源儲量較少。根據全國水力資源復查成果分析,北京市水力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為58.5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約為41.4萬千瓦,主要分布于潮白河、拒馬河、京密引水渠等河流。
二、發展成效
“十一五”期間,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步伐不斷加快,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建成了一批標志性的重點示范項目,兌現了“綠色奧運”的承諾,極大地促進了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10年,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為223萬噸標準煤,比2005年增長2.7倍,年均增速達30.1%,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2%;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值達到400億元。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情況
(一)建成一批重點示范項目,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太陽能推廣利用跨越發展。以“陽光雙百”和“金色陽光”工程等一批太陽能綜合利用項目為突破口,本市太陽能開發利用規模和技術水平顯著提升。2010年,太陽能利用總量約為98萬噸標準煤,其中,太陽能熱水器面積累計達到600萬平方米以上,與建筑結合的太陽能采暖面積累計約30萬平方米;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累計約2.3兆瓦,太陽能燈累計13萬盞以上。“十一五”期間太陽能利用年均增長15.7%,利用總量翻番。
陽光浴室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陽光浴室840余座。通過推廣建設以村為單位的村級太陽能浴室,有效地解決了本市農村地區村民洗浴,特別是冬季洗浴難的問題,大幅度降低了農民洗澡費用,促進了農村家庭和諧和生態環境建設。
陽光校園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本市建成陽光校園100余座。通過開展陽光校園工程,在本市有條件的中小學建設太陽能熱水、太陽能燈、小型并網光伏發電、太陽能科普教室等,在少年兒童中樹立了使用和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識。同時,通過學生、家長、企業等多方共同參與,實現了“小手拉大手”,提高了全社會對發展太陽能重要性的認識,培養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在全社會形成關注新能源、利用新能源的良好社會氛圍。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