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路橋區果蔬產業發展規劃
(二)大力發展果蔬加工與流通業
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果蔬產品加工與流通業,拉長產業鏈條,使果蔬生產向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等各個環節延伸,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實現多次增值。要用工業化方式組織農業生產經營,把工業管理理念、生產方式、營銷手段、科學技術植入農業、實現農業與工業的有效對接,不斷完善果蔬產品加工與流通體系建設,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經營。重點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大輻射力、較強競爭力、較好帶動力的骨干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帶動果蔬加工、保鮮、儲藏、運輸、營銷等產業的發展,提高蔬菜的綜合效益。到2010年,培育市級以上果蔬龍頭企業10~15家,建成年促銷(加工)果蔬萬噸以上的企業4~5家。
農產品加工與流通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拉動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動力和源泉。發展農產品加工與流通業的核心是:要繼續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尤其是加工型和流通型農業龍頭企業。
一要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增強其帶動輻射作用。積極培育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建設,加快制定與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在用地、供電、稅收、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大力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在區內、外建設優質果蔬基地,從而實現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種養加工、貿工農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格局。要充分發揮這些龍頭企業在帶動生產、銜接產銷方面的重要作用,推進產業化經營和“訂單農業”的發展,將千家萬戶的農戶與廣闊的市場連接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
二要加快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進一步發展果蔬產品加工與保鮮。依托路橋的資金、技術與農業品牌優勢,以市場化和國際化為導向,以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為載體,以培育骨干加工型龍頭企業為重點,大力扶持枇杷、葡萄、楊梅、西蘭花等一批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前景的加工保鮮型龍頭企業,實現一、二產業的有機結合。
三要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通。以推進金清蔬菜批發市場等市場建設、發展現代化營銷方式為主,重點抓好蓬街、金清等農業重鎮的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不斷提高市場輻射能力,積極完善農產品配送網絡,發展連鎖經濟、第三方物流等現代化營銷方式,積極推進集特色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流通組織三位一體的市場體系建設。要創新農產品流通體制,培育現代物流企業,加快發展生鮮農產品物流業,加快發展連鎖、超市、配送、網絡銷售等現代營銷方式。建立健全農產品信息網絡和發布制度,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設施,形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備、輻射力強的農產品市場信息及農產品流通網絡。
(三)積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按照“民有、民營、民享”的原則,鼓勵多種形式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充分發揮其技術指導、信息傳遞、物質供應、資金融通、市場銷售等服務功能,使其真正成為連接農戶與農戶、農戶與龍頭企業、農戶與市場、農戶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鼓勵、引導、支持農民建立產銷專業合作社,重點鄉鎮、產區重點發展跨鄉發展,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產品銷售、行業協調等服務,在全區形成一個中介服務體系,作為政府管理推廣機構的有益補充。在發展一批、規范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基礎上,培育一批市級、省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到2010年,扶持發展3~5個產值5000萬元以上重點合作社,10個全區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或中介服務組織,力爭使70%以上農戶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
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發展中,要重視組織自身制度規范建設和利益分配機制的建立,促進組織提高服務水平。
一要強化規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工作機制、自律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促進農合作組織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構、盈余分配機制和經營服務機制,形成以清晰的產權為基礎、以優質化的服務為紐帶、以健全的制度為保障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二要加快落實有關扶持政策。為合作組織提供信貸、稅收等優惠;為合作組織提供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優惠。
三要加強服務平臺建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網站,逐步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聯網,建立網上信息交流、發布和營銷平臺,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采取政府支持、部門協助等方式,組織開展招商引資和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加快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相應的資金、技術、物資、信息、運輸等方面的服務。
(四)加快農業品牌整合與培育
始終堅持實施品牌戰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信譽至上”觀念,大力宣傳和自覺維護品牌質量和形象,采用品牌產品推介會、展銷會、產品標識、統一包裝等形式宣傳品牌,壯大品牌聲勢;加強行業品牌有效整合,葡萄、枇杷等果蔬產品力爭全區統一品牌,形成拳頭,獲得優勢,逐步培育形成省級或國家知名農業品牌。到2010年,全區擬整合與培育10~15個優質名牌產品,力爭培育2~3個國內名牌。
實施農業品牌戰略,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重點,以產業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場,在加強品牌基地建設的同時,重點強化果蔬品牌的整合、保護與宣傳。
一是整合品牌資源,形成強勢品牌。在繼續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的同時,針對當前品牌“多、雜、散、小”的問題,加強市場化的品牌整合,凸顯品牌知名度。繼續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鼓勵生產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質量認證,引導開展農業生產規范(GAP)、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二是保護品牌資源,打造誠信品牌。要大力保護品牌資源,打假護優,為做優做強品牌保駕護航,塑造名企、名牌,為農產品立品牌、創名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鼓勵和扶持企業建立品牌打假機制,使假冒品牌無處藏身。對地方特色或已有一定規模優勢或有較高知名度等一切符合商標注冊條件的農副產品,抓住機遇進行保護性商標注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