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規劃
(四)浙江省港航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
2001年,國家對港口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實行政企分開、屬地化管理,極大地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并為港口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浙江省各級交通管理部門是全省水路運輸業的主管部門,各級港航管理部門是全省水路運輸業的行業管理部門。各級港航管理部門是浙江省船舶運輸的歸口管理機構,實行“四牌一門”、港航合一的管理體制,即港航管理局、航道管理局、地方海事局、船舶檢驗局“四塊牌子、一套人馬”。這種管理體制的優越性體現在:機構精簡,高效運轉,節省人員和經費;協調溝通,統一管理,減少各部門、各地區封閉和條塊分割現象。
六、水運基礎設施規劃
交通運輸為經濟發展服務,經濟發展要求交通運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滿足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交通運輸不斷通過規劃、建設來滿足、拉動經濟的發展。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視交通運輸的發展,交通主管部門審時度勢,已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水路運輸基礎設施規劃,為今后浙江省船舶運輸發展打下了基礎。
(一)內河航道和港口規劃
1、航道規劃
根據《浙江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內河航道分層次布局規劃為:“以京杭運河、長湖申線等水運主通道為核心,杭嘉湖地區高等級航道網為主體,其他地區航道為補充,形成“北網南線、雙十千八”的骨干航道布局。骨干航道里程1825公里,占全省內河航道里程17.3%,其中三級航道366公里,四級航道1459公里。
2、港口規劃
根據《浙江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內河港口將形成以杭州港、嘉興內河港、湖州港、紹興港、寧波內河港、金華蘭溪港、麗水青田港為主要港口,其他為一般港口的港口布局規劃。
(二)沿海港口布局規劃
根據《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浙江沿海將形成以寧波港、舟山港、溫州港為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嘉興、臺州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以及其它中小港口相應發展的分層次布局。寧波-舟山海域的港口實行資源整合,一體化發展,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一翼、浙江沿海港口群中的重中之重。
七、其他運輸方式對浙江省水路運輸的影響
(一)東南沿海鐵路建設
東南沿海鐵路建設已納入國家發展規劃,未來上海—杭州—寧波線,寧波—溫州線,溫州—福州線,福州—廈門線,廈門—深圳線全部建成后,不僅使浙江省有了第一條連通福建省的鐵路線,而且還向南北延伸,將我國兩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珠三角和長三角連在一起,這條快速通道的建成,必將促進兩地及沿線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也會引起沿海鐵路與海上運輸間的競爭,這種競爭是雙向的,受沖擊最大的是內貿集裝箱航線的運輸,部分內貿集裝箱可由水運轉向鐵路運輸,但內陸鐵路網的建設完善卻有助于加強港口與腹地的聯系,為港口集疏運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東南沿海鐵路的建設對浙江省水運及港口的發展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二)長江三角洲地區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長江三角洲綜合運輸通道和樞紐布局為“二縱二橫、一圈、七樞紐”,該綜合運輸系統的京滬鐵路、京杭運河、長江、沿江鐵路、管道和高速公路網,將上海等七個中心城市連為一體。綜合運輸系統的建設,促使了長三角經濟重心的新一輪調整,形成上海東進、浙江沿灣發展、江蘇沿江開發的格局。綜合運輸系統的構成,為浙江省水路運輸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2004年9月,交通部組織完成了《長江三角洲地區高等級航道網規劃》編制工作,規劃以長江干線和京杭運河等水運主通道為核心,三級航道為主體,四級航道為補充,由23條航道組成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兩縱六橫”高等級航道網。長江三角洲地區高等級航道網的建設,將極大地改善該地區內河航道通行條件,為水路運輸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區域內甬滬寧進口原油管道已于2004年5月建成投產,年運輸量4000萬噸。該管線的建設將我國長江兩岸主要煉油廠連成一片,并形成管道網絡運輸系統,每年可減少4000萬噸的水-水原油中轉量,管道運輸在該地區運輸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將有所提高,促進運輸結構的調整。
第四章 船舶運輸需求預測
一、全國水路客貨運量預測
根據交通部科學研究院《“十一五”公路水路客貨運量預測》重大課題研究成果,主要規劃年份全國水路客貨運輸量預測值如下表:
表4-1 全國水路客貨運輸量預測 (單位:萬人、萬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