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
第四節 支持保障系統發展
第十七條 通信導航規劃
2010年依托湖北省交通專用通信網建設,建成全省港航系統專用通信網,構成以武漢為主樞紐,十堰、宜昌、恩施、荊門(備用)、襄樊(備用)市港航管理局為樞紐的通信主骨架,向周邊幅射建立67個標準外圍站,170個小型外圍站,形成一個覆蓋全省港航系統的通信網絡。
船岸通信需在港航系統各單位設置基地臺170個,由于VHF、UHF覆蓋半徑有限,需設置200個轉信臺差轉。
2020年對通信進行專用網改造,無縫融入公用網。
第十八條 信息化建設規劃
2010年實現省交通廳、省港航管理局和各市、州港航管理局的網絡互聯;2020年構造起現代化湖北航運的基本框架。
第十九條 安全監督系統規劃
201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航標導航系統,2020年建立船舶監控導航系統、航道監控系統、航運應急指揮和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保證船舶航行安全。
第五章 資金需求及籌資設想
第二十條 資金需求
湖北省航運建設總投資162.96億元,其中航道建設105.52億元;港口建設55.04億元;支持保障系統建設2.4億元。投資匡算及分年投資見附表8。
第二十一條 籌資設想
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航道建設、養護和管理機制,鼓勵引資、貸款、集資、參股等多種方式籌措建設資金,進一步探索通過發放債券和借地、借電、借水以及合資等途徑,推行股份制,拓寬建設資金渠道。
第六章 政策措施與建議
第二十二條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水運行業管理
加快法律法規建設,逐步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強化“政府指導”在行業管理中的作用與地位;建議盡快出臺《航道法》、《航運法》等一批行業法律法規。
第二十三條 堅持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兼顧航運發展合理要求
建議各級政府和綜合管理部門在通航河流的規劃和實施方案決策中,兼顧內河航運發展的合理要求。梯級建設中船閘應按有關政府批準的河流規劃目標予以建設,一次到位,以避免形成新的礙航閘壩。對人工控制的河、湖、水庫的水位、流量要統一管理和調度,為了便于航運生產的統一管理,過船設施應由港航部門負責管理,其產權仍屬建設單位所有。
第二十四條 推進船舶標準化,提高航運效益
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盡快建立“拆船基金”,制定“以舊換新”政策,通過發放船舶更新補貼、加速船舶折舊、提供造船融資擔保等措施,鼓勵運輸企業船舶加快更新改造,促進運輸船舶標準化、大型化進程。
第二十五條 積極培育航運市場,拓展水運服務功能
在大力發展航道、港口基礎設施的同時,內河航運應該逐步完善市場準入標準,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加強行業行政管理和企業管理人才培育,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進行市場秩序監管。
第二十六條 抓住機遇,實現漢江、兩沙運河兩大水運主通道的規劃目標
大壩加高調水后,下游航道條件將惡化。國家對水源區采取了四大工程措施(興隆樞紐工程、引江濟漢工程、沿江閘站改造及局部航道整治工程)。要結合興隆樞紐建設和啟動崔家營樞紐的建設,推動漢江中下游梯級渠化進程;依托引江濟漢工程增加通航功能。
第二十七條 加快建設江漢平原航道網工程,改善航道條件,提高航道等級。
江漢平原航道網連接大小通航河流130余條,通航里程約4000余公里。腹地是湖北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應逐步改善骨干河流的通航條件,提高航道等級,形成以四、五級航道為主的平原航道網主骨架,干支直達運輸,促進腹地經濟的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