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東沉浮錄:潮汕人的沒落與復興
坍塌的第二增長極
“那邊的路剛淹過水,水可能還沒退,車子不知道能不能趟過去。”出租車司機無奈的說。這是在今年粵東第一次水災后,記者前往現場遇到的一個難題。
但最終這位安徽籍的司機還是載著記者,開上了通往潮南區的路。這是他今天的第一單生意,如果不做的話,下一位客人還不知道要等多久。因為汕頭人出行,要么自己開車,要么選擇坐摩的,很少坐出租車或公交車。
車子在駛往潮南區的路上,司機主動聊起了一個話題,“你們也寫寫這邊的收費站吧”,他介紹說,潮汕揭(潮州、汕頭、揭陽)一體化說了這么長時間,掛著汕頭D字牌照的車子要去其他地區,路上還要交很多過路費。
讓他不平的還有很多事情。“汕頭的物價不低,我每天只能在路邊攤這樣隨便打發了”,在帶著記者到路邊一家飯館吃飯的時候,他說道。
來汕頭六年的生活,與他的理想有很大差距。他簡單的算了一筆賬,每月開車能賺6000塊,刨去房租、日常生活,能落下的也沒多少。六年下來,他并沒能在這個城市找到歸宿,還住在出租房里的他,在考慮過完年就回老家找工作。
這位帶著特區夢而來的年輕人,或許就像無數曾經滿懷希望而來,卻又滿心失落而歸的人們一樣,頭也不回的告別這座城市。
而那些生于此地的人們,往往也滿懷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
一位在深圳創業的潮汕商人如此評價他的家鄉:我可以讓家人生活在這里,但我現在不會來這里投資。在他看來,回鄉投資可能是個糟糕的選擇。但這并不妨礙他在水災的時候,通過潮汕商會捐款捐物來幫助鄉鄰。
和這位商人一樣,有無數的精英商人和學生們,從潮汕地區外出闖天下。在他們離開的背影后,是整個潮汕地區已遠遠落后于珠三角的事實。
數據顯示,2012年粵東四市汕頭、揭陽、潮州和汕尾分別實現GDP為1415億元、1380億元、706億元和610億元,四市合計地區生產總值雖然年度增長了10.20%,但占到廣東全省的比重仍然只有7.2%。這與歷史上的鼎盛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在廣東21個地市經濟實力的對比中,粵東排在頭名的汕頭,在廣東也不過排12名,最差的汕尾長時間與云浮爭相“砍尾”,在倒數第一、第二的排名上糾纏。而若以人均GDP排名來看,汕頭、揭陽 、潮州和汕尾分別排在16、17、15、20的位置,成績比總量表現還差。
一個地區發展的怎樣,有沒有發展潛力,生活在此的人最清楚。上述潮汕商人表示,當一個地區讓生活其中的人們總是感到失落,其落后與衰敗也就既成事實了。
但在歷史上,潮汕地區也有過自己的輝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