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專欄2環保產業重點技術
氧化溝技術氧化溝又名氧化渠,因其構筑物呈封閉的環形溝渠而得名,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氧化溝技術利用連續環式反應池(Continuous Loop Reator,簡稱CLR)作生物反應池,將廢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反應池中一條閉合曝氣渠道進行連續循環,在延時曝氣條件下,完成生物脫氮功能。
氧化絮凝復合床技術是一種難降解有機物去除技術,是在原有絮凝床基礎上綜合三維電極、催化氧化、吸附等作用而成的一種新技術。
電袋復合除塵技術電袋復合除塵器是將電除塵器和袋式除塵器串聯起來,利用電除塵器收集粉塵絕對量大和袋式除塵器除塵效率高的特點,實現電、袋除塵器的有機結合,達到最佳的除塵效果和最大的經濟效益。
汽車尾氣凈化技術汽車尾氣凈化是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減少尾氣污染物的排放。主要包括機內凈化技術(即清潔燃燒技術)和機外凈化技術(即尾氣凈化技術)。機內凈化先進技術有延遲點火法、廢氣再循環裝置(ECR)、控制燃燒裝置(CSS)、清潔空氣裝置(CAP)以及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機外凈化是通過安裝熱反應器、一次反應器、催化轉化器等裝置對排出的氣體進行一次處理或凈化。
垃圾焚燒技術是利用焚燒爐及其附屬設備,使垃圾在焚燒爐內經過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達到大量消減固體量的目的,并將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進行回收利用的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層狀燃燒技術、流化床燃燒技術和旋轉燃燒技術。
膜處理技術 用于污水資源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垃圾滲濾液處理等。研發重點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長膜材料使用壽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染源在線監測技術 用于環境監測。重點是有機污染物自動監測系統、新型煙氣連續自動檢測技術、重金屬在線監測系統、危險品運輸載體實時監測系統等。
(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重點領域。
重點實施“城市礦產”工程,加快廢舊汽車、家電、廢鋼、廢銅、廢鉛酸電池以及廢舊塑料和輪胎等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礦山機械等大型裝備再制造業。加大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力度。推進建筑廢棄物和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城市礦產”。
重點開展廢舊汽車、家電、電機、塑料、輪胎及廢金屬等再生資源分揀、拆解、分離、無害化處理等再生技術研發和應用,鼓勵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制造企業擴大出口。大力推動廢雜金屬回收及再生,率先發展再生銅、鉛、鋁及不銹鋼等再生金屬產品及其高附加值下游制品,大力支持廢鋼、廢銅等資源精加工項目,廢鉛酸蓄電池資源化的“城市礦產”示范工程,廢舊塑料高效加工再利用產業化項目,以及廢舊輪胎、橡膠資源綜合利用。建立一批“城市礦產”集散與處理區域中心,再造多座“城市礦山”,形成廢舊鋼鐵、銅、鉛、塑料、橡膠等再加工利用產業鏈。
2.綠色再制造。
以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電產品再制造為主體,加快研究各類再制造關鍵技術,研發再制造無損檢測及評估技術和設備,構建系列再制造產品質量標準規范及產品認證體系。培育具備成套處理裝備研發、設計、制造能力并具有一定規模的裝備制造企業。
3.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
結合全省農林廢棄物資源條件和分布特點,著重發展新型秸稈能源化,促進我省秸稈綜合利用。以農林生物質發電為龍頭,以生物質燃氣為輔助,推進農林廢棄物資源多元化利用,實現梯級開發、物盡其用。開展農林廢棄物固化壓塊、生產人造板技術和設備研發及應用,重點支持農林廢棄物生產中、高密度板和復合地板等。加大秸稈和糞便混合生產沼氣及有機肥料的技術研發與示范力度,加快秸稈沼氣發電、沼氣集中供氣等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秸稈沼氣電站設備,推動戶用沼氣技術發展和沼氣工程建設。
4.產業資源綜合利用。
加快開發有色金屬礦、鐵礦等礦物分離、富集與綜合利用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率。支持煤矸石、煤泥、粉煤灰、脫硫石膏、礦井水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加強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攻關,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加速煤層氣和劣質煤發電、工業與民用煤層氣燃料等產業發展。
5.建筑廢棄物和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引進、消化、吸收移動式建筑物拆除及分類大型設備,推廣建筑廢物生產無機復合改性樹脂等技術。建設餐廚廢棄物無害化、密閉化、專業化收集運輸體系,推廣微生物厭氧發酵技術、低能耗高效滅菌技術。鼓勵食用廢油生產生物柴油、化工制品,利用餐廚廢棄物生產高效有機肥產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