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專欄4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到2020年,擬建成20個以上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優勢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其中,節能裝備研發制造產業基地4個,環保裝備研發產業基地2個,節能環保汽車研發和生產基地2個,節能環保家電產業發展基地3個,半導體照明研發和生產基地2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4個,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2—3個,煤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2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基地1個,節能環保服務業基地3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
落實國家和我省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政策,整合現有省級專項資金,加強財政資金引導,采用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支持節能環保技術進步、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研究制訂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激勵政策,完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獎勵機制。落實國家和我省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節能服務公司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稅收優惠政策。大力實施國家支持節能環保產品應用相關政策,引導并鼓勵居民使用節能環保產品。加強政府引導,采取多種政策手段,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會投融資機制。構建投融資平臺,引導各類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民間投資加大對節能環保建設投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資的新形式,鼓勵和引導外資進入節能環保產業領域。加快設立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落實特許經營權、收費權質押貸款。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骨干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等方式籌集資金。
(二)完善法規制度。
完善節能環保法規政策體系,加快推動出臺《安徽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完善相關配套規定。研究制訂節能環保產品消費扶持政策,通過財政補貼、家電下鄉等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環保產品。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快出臺節能環保相關地方標準,構建節能環保技術產品標準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制訂國家、行業及地方節能環保標準和技術規范。認真執行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加大政府節能環保產品采購力度。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建立健全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產品認證體系,建立和完善再制造產品標識管理制度。整頓和規范節能環保市場秩序,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規范企業行為,完善各類節能環保資質認定和特許經營權制度,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利用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加強節能環保工程設計、監理和節能環保產品標準化與質量監督管理。
(三)強化科技支撐。
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通過合資、合作、直接引進等多種形式引入國內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在消化吸收和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綜合集成和應用開發。加快節能環保企業的技術改造,促進節能環保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優先支持重點企業建立一批省級以上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建立企業牽頭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參與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通過實施重點工程,在重點節能環保領域,培育和壯大一批產業特色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帶動能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
(四)加快人才培養。
以創新平臺和項目為依托,加大人才培養、選拔和引進的力度,匯聚一批節能環保領域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國內外優秀人才。依托骨干企業,造就一支工程技術、經營管理、資本運營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優秀人才發展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技術參股、入股等產權激勵機制。支持高等院校加強節能環保相關學科建設,鼓勵院校和企業共建教育實習基地,培養復合型節能環保人才。完善節能環保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加強政策法規、產業標準、職業技能和管理等培訓工作。通過委托培養或補貼的形式培養各類人才。
(五)開展示范引導。
綜合運用政府投入、稅收優惠等政策和社會化投融資機制,近期重點加強節能環保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發揮示范引導和典型帶動作用,著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半導體照明、“城市礦產”、產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以及節能環保服務業等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大項目帶動大產業發展的作用,加快建立節能環保產業重點項目庫,超前謀劃、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圍繞產業發展重點領域,每年重點建設一批重大項目。抓住國家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重大項目在我省布局。積極探索建立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有償使用和市場交易機制。
六、組織實施
成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組成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協調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協調配合,確保本規劃順利實施。各市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發展重點,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定三年實施計劃,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及時開展后評估,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解決辦法,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