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二五”期間是我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委十三次黨代會精神,推進實施“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戰略目標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建設幸福東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廣東省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東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衛生事業發展成就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衛生系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行業管理,強化疾病預防控制,妥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推動東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主要成效:
(一)衛生資源總量明顯增加,醫療機構建設全面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十一五”期間,市委、市政府把“四院一中心”等市直醫療衛生單位重點工程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加大資金投入,建成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新涌醫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職業病防治中心、市醫療救護120指揮中心等重點工程并投入使用。市、鎮兩級財政投入資金進一步健全我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醫療救治體系“三大體系”。各鎮街政府大力支持一批鎮街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建設發展,新建、擴建和在建14所鎮街醫院,建成388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市醫療業務用房面積達282.31萬平方米。
——醫療機構總數大幅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2522所,比2005年底增長了129.5%,其中各級各類醫院74所,醫院延伸設置的分院22所,門診部、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站及醫務室等基層醫療機構2426所。我市有公立醫院40所,民營醫院29所,其他醫院5所。
——醫療服務資源顯著增加。2005年至2010年,全市病床數由13293張增加至19980張,增長了50.3%;衛生人員由27128人增加到46102人,增長了69.94%;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助理)由1.26人增加到1.61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由1.14人增加到1.79人;每千人口床位數由1.94張增加到2.43張。
(二)醫療質量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持續改進醫療質量。開展醫院管理年、“醫療質量萬里行”等活動,促進醫療機構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質量管理評估體系,嚴格遵守診療護理技術常規和操作規程,把醫療質量管理貫穿于臨床診療的全過程,保證醫療安全。
——大力推動醫療技術創新。著力打造一批醫學重點(特色)專科。全市有國家級醫學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2個、中醫重點專科1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2個、醫學特色專科1個。全市有廣東省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23所,其中非直屬附屬醫院5所。2006至2010年,衛生類科研項目獲市科技進步獎100項,占全市科技進步獎總數的24%。
——不斷增強醫療救治能力。大力引進和培養衛生技術人才,全系統擁有市科技拔尖人才7人,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擁有衛生專業技術高級職稱2443人、中級職稱4209人。截至2010年底,全市擁有甲類大型醫用設備PET-CT 2臺,乙類大型醫用設備SPECT 2臺、CT 52臺、MRI 17臺。全市醫療機構的綜合醫療救治能力不斷增強,醫療護理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成功開展了器官移植、腹腔微創手術、放射介入等一系列高難度技術項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