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五、規劃任務
(一)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明確各類機構職責
1、醫療服務體系
以市屬醫院與三級民營醫院為醫療服務網頂;以鎮街綜合醫院及相當規模專科醫院、二級民營醫院為醫療服務網的樞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及村其他基層醫療機構為醫療服務網的網底。三級醫療網內建立首診負責和雙向轉診制度,各負其責,分工合作。對條件較好的中心鎮醫院,通過引導支持,調整布局,逐步建成片區性醫療中心,解決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
2、醫療服務各類機構職責
市屬醫院和三級民營醫院要加強重點(特色)醫學專科建設,積極引進人才,辦成我市醫療、醫學教育、科研、康復的技術指導中心,重點承擔危急重癥和疑難病癥的診療,指導和培訓基層衛生人員,發揮網絡頂層作用。
鎮街醫院要發揮三級醫療網的紐帶作用,在落實基層公立醫院主要職責的基礎上,要建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機制,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全面落實“六位一體”功能,充實專業技術人才配置,尤其是全科醫師的配置,引進適宜人才,開展適宜技術,為居民提供連續穩定的健康管理服務。
探索村衛生站改革,將我市農村衛生站逐步轉型為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社會辦的門診部、診所,進一步優化基層醫療資源配置。
落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推動老年護理、心理咨詢、營養咨詢、口腔保健、康復、臨終關懷、健康體檢與管理服務業的開展,滿足群眾的多層次需求。改善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執業環境。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依法規范執業。加強醫療安全質量的監督檢查、審核和評估。
3、公共衛生體系
完善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采供血機構公共衛生服務及監督執法網絡。
加強衛生監督網絡建設,加強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建設,全面實施衛生監督協管制度。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建設,形成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加強食品安全技術支撐能力建設,增設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擴大監測范圍和品種,逐步建立健全涵蓋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化學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安全監測網絡,及時有效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預警工作。
加強食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應急處理機制,健全食品安全事故現場衛生處理和流行病學調查人才隊伍,提高快速響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職業病防治體系建設,完善職業病防治機構監督管理,建立健全重點職業病危害監測哨點和職業病防治信息體系,提高職業中毒預警和醫療應急救援能力。
加強婦幼保健網絡建設,建立健全政府主辦、布局合理、管理規范、保健與臨床相結合的市、鎮街、村(社區)三級婦幼保健服務網絡,全面提升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以市新涌醫院為龍頭,各鎮街醫院設置精神衛生科(心理咨詢小組),技術指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工作。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專人負責協助開展精神衛生服務,逐步完善精神衛生網絡。
加強采供血機構建設,在城區選址遷建市中心血站,并在現有2個捐血中心的基礎上,再增加2-4個捐血中心,形成布局合理、運作高效的采供血服務架構。
4、公共衛生服務各類機構職責
隨著公共衛生管理職能重心下移,市級公共衛生機構主要負責對鎮街公共衛生機構的業務指導、專業培訓及監督稽查工作;承擔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鎮街公共衛生機構主要負責轄區內公共衛生監督執法、疾病預防控制相關技術服務工作;承擔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協助轄區公共衛生機構開展各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