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
四、重點應用領域
(一)兩化融合。
到2015年,打造出5—10個省級兩化融合示范區,培育200家傳統工業兩化融合示范企業。推動“兩化融合推進節能降耗活動”,建設50家節能減排信息技術應用示范企業。重點耗能企業普遍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建立生產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環境監測和污染源監控信息系統。
1.積極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工作。推進合肥市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積極開展國家級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兩化融合促進安全生產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工作,積極選擇部分市縣、企業開展省級兩化融合試點,做好經驗總結、以點帶面工作。充分發揮合肥、蕪湖等市制造業信息化重點建設工程的示范作用,推進全省制造業信息化進程。
2.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發展鋼鐵行業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總包服務,提升大型鋼鐵冶金企業自動化高速控制能力和協同管理水平。以發動機電子控制、傳動和行駛電子控制、安全報警及檢測和信息顯示等技術為重點,推動汽車電子發展,提高車載電子產品在整車中的比例。在紡織行業提升服裝設計生產能力,實現服裝設計和制造的數字化集成。推進煤炭和非煤礦山信息化,實現生產安全控制與管理。開展智能電網示范應用,提高省內電網智能化管理水平,在重點城市推進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智能電表、智能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3.強化信息技術在節能降耗領域的應用。重點推進冶金、電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生產設備數字化和智能化,實現精準高效生產,加強實時監測和調控,減少資源浪費。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聯網監測。加強信息化在節能環保行業的準入、管理和行政執法監督等方面的應用。
4.加快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作。推進企業建立以數字化設計為核心的產品創新體系、以計算機控制為核心的制造業自動化系統、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市場營銷系統、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完善企業所需的信息化人才數據庫和信息技術推廣應用平臺。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購買標準化信息服務產品和服務解決信息化建設中的資金、人才、管理問題。
5.加強兩化融合創新研發工作。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自主創新、專利申請和標準制定的結合,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促進面向科學理論、產業技術、商務模式、管理機制和公共服務的創新。依托我省豐富的科教資源,培育打造一批兩化融合研發中心,促進兩化融合高效推進。
(二)電子政務。
到2015年,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省級政務部門超過90%,市級和縣級政務部門分別達到80%、70%以上;縣級以上政府社會管理和政務服務水平明顯提高,社會管理和政務服務事項電子政務覆蓋率平均達到70%以上,縣級以下街道(鄉鎮)和社區(行政村)的政務服務事項電子政務覆蓋率分別達到50%、30%以上。
1.加快全省電子政務傳輸骨干網建設。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打造電子政務統一平臺,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外網,推動黨政機關實施網上協同辦公。大力加強全省電子政務內網建設,推進政府各部門業務網絡互聯互通,實現基礎網絡和決策信息資源分層共享。
2.推進辦公業務平臺及應用系統的建設。全面開展網上辦公和電子文件管理,提高政府效能。積極加快各類“金”字頭工程在我省的建設,完善一批重點業務系統,促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全省司法行政系統電子政務、社會保障“一卡通”和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建立政務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電子政務服務統一平臺,提高網上審批比例。
3.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各級政府門戶網站功能,深化政務公開,推進網上辦事,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機關行政效能。以法人數據庫、省情數據庫為基礎,實現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面向企業和公眾的行政審批業務,提供網上“一站式”服務,增強網絡發布、網絡咨詢、網絡參政、網絡監督、網絡施政和公民參政議政能力,逐步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覆蓋街道、社區和鄉村,各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政務公共服務體系。
4.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應急地理信息快速獲取系統,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建立社會預警、應急、監測、監察、治安防控和指揮系統,形成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保障和監督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監督監察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5.深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大力深化信息公開工作,充實完善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目錄,明確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類別和內容;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不斷改善檔案館等集中查閱場所的服務條件和功能,完善考核評估、監督評議、內容審查、更新維護等長效管理機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