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化發展規劃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扶持,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進“359”計劃實施,即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綜合應用和支撐保障3大體系,加強兩化融合、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業農村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設5大應用,實施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農業農村信息共享、信息惠民、公共事件應急管理、信息高速公路、基礎數據庫、信息產業創新發展、物聯網和云計算、區域信息化合作9大工程。提高信息化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發展方式轉變、服務興皖富民的能力,努力形成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以網絡設施建設為基礎,以信息資源綜合利用和信息安全為保障的“智能、融合、惠民、安全、綠色”的信息化體系。
(二)發展目標。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固定寬帶接入,城市和農村家庭分別實現20兆、4兆以上的能力,實現城市光纖網絡全覆蓋。寬帶互聯網覆蓋85%以上的20戶以上自然村,3G網絡覆蓋縣級以上城市和大部分鄉鎮、主要高速公路和風景區等,電話用戶普及率達每百人80部以上。力爭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99%以上,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達400萬戶,全面實現20戶以下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
2.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制造業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85%以上,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8%以上,規模以上企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90%以上;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省級政務部門超過90%,市級和縣級政務部門分別達到80%、70%以上;社會事業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現代遠程教育傳輸網覆蓋100%學校,基于網絡、信息直報的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基本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網絡消費成為重要的消費形態,網絡購物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力爭達到7%左右。
3.強化支撐體系。以人口信息、空間地理信息、組織機構法人代碼、省情數據等數據庫建設為重點,大力開發和建成一批重大的信息資源基礎數據庫。重點信息共享數據庫基本建成。全省信息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軟件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2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體系。
1.提升基礎信息網絡能力。抓住國家網絡技術升級換代的機遇,加快推廣應用3G技術,根據網絡發展需求推進IPv4向IPv6的過渡。積極建設寬帶無線接入網絡。通過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加快網絡建設,節約建設成本,減少重復建設。積極配合國家推動網絡融合,加快出臺有利于技術、業務、市場等方面融合的配套政策,從業務、網絡和終端等層面加快改革,推進“三網融合”。按照國家推進“三網融合”工作的總體安排,推薦我省有條件的城市和企業申報國家“三網融合”試點。探索利用廣電傳感、射頻識別等技術擴展功能,加強物聯網建設。
2.改造數字廣播電視網絡。加快建設有線無線相結合、全程全網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繼續完善以提供跨域業務、雙向傳輸、數字化為目的的有線廣播電視光纜干線網絡,推進地面數字電視網絡建設。推動有線、地面和衛星等各類數字廣播電視發展,完成廣播電視從模擬向數字的轉換,提高數字電視覆蓋率。完成全省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基本完成全省城區有線電視網絡雙向改造,構建雙向互動綜合多媒體有線廣播電視信息網絡。采取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優質高效的節目源和信息源,滿足人民群眾在政治、經濟、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利用無線、衛星、有線電視的頻譜資源,提供寬帶、高效的信息傳輸通道,完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開展各類信息服務。
3.加快公共信息服務設施建設。推動普遍服務市場主體的多元化,逐步將普遍服務從基礎電信和廣播電視業務擴展到互聯網業務。大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工業生產和物流各個環節的融合滲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在人流密集場所建設足夠的通訊和網絡設施,營造良好的公共服務信息化環境。加強住宅小區及商住樓通信設施建設管理,推進光纖入戶工程,發揮光纖寬帶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促進作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