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領域“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上海金融領域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逐步形成符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求的“門類齊全、結構合理、流動自由”的金融人力資源體系,逐步建成開放度高、融合度高、集聚度高、貢獻度高的國際金融人才高地。主要預期目標為:
1、金融人才總量顯著增長。至2015年,全市金融人才總量達到32萬人左右。重點培養集聚一支精通專業、善于管理、熟悉法律、嚴控風險,具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開拓創新能力,通曉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發展規律,熟悉金融機構運作、管理,引領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不斷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高水平金融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培養集聚一支精通業務、諳熟專業、遵守法規、勇于創新,具有研究分析、實踐運用和溝通協調能力,能夠把握特定領域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特征和業務運作規律,不斷追求和實現業務開拓和創新,推動和引領所在領域業務發展和市場開拓的高層次金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養造就一支熱愛專業、精通技術、樂于奉獻、勤于實踐,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合規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能夠熟練掌握業務操作流程和規范,不斷提高業務操作技能,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高素質金融技能人才隊伍。
2、金融人才結構更趨合理。金融人才的專業結構、能力結構、層級結構、分布結構與金融產業結構的融合度進一步增強,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期貨等領域的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明顯增加,新興金融領域的人才比例逐步提高,國際化高端人才明顯增加。至2015年,列入中央和上海“千人計劃”、“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等計劃的海外高層次金融人才達100名;列入本市和金融領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的金融領軍人才達200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達到70%,其中研究生學歷的人員比例達到15%;持有國際通行的金融職業資格認證證書的人才數量達到1.5萬人(其中CFA證書擁有人數突破3000人,CFP證書擁有人數突破5000人),占從業人員的比例達到5%左右。同時,提高金融人才持有國內高端金融職業資格證書的普及率。
3、金融人才使用效能明顯提升。金融人才在開發產品、創新業務等方面的貢獻度明顯提高,至2015年,人均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20萬元人民幣/人。
4、金融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金融人才事業發展空間顯著擴大,人才管理機制更加靈活,人才市場化配置水平明顯提高,人才專業化服務能力繼續增強,醫療服務水平、子女教育條件、生活文化設施等明顯改善,參與國內外合作、學習交流機會、信息文化交流平臺等明顯增加,金融人才稅收、社會保險、醫療保障等政策更加完善,支持鼓勵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更加優化。
表一 “十二五”時期上海金融領域人才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單位屬性2015年
人才集聚度人才總量萬人預期性32
列入中央和上海“千人計劃”、“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等計劃的海外高層次金融人才數量人預期性100
列入本市和金融領域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的金融領軍人才數量人預期性200
人才能力素質擁有國際通行的金融職業資格認證(如CFA、CFP、FRM、ACCA等)證書的人數萬人預期性1.5
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預期性70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預期性15
人才使用效能人均金融業增加值萬元人民幣/人預期性120
二、主要任務
(一)集聚海外高層次、緊缺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人才國際競爭力
抓住實施中央和上海“千人計劃”的契機,繼續依托“萬名海外留學人才集聚工程”、“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雛鷹歸巢計劃”等海外人才引進和資助計劃,實施海外高層次、緊缺金融人才引進計劃。在繼續做好國內金融人才集聚基礎上,以海外高層次、緊缺金融人才引進、使用、服務為重點,積極創新工作方法,建立人才引進長效機制,提高引進人才使用效能,使引進人才為推動上海金融改革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1、建立引進海外金融人才長效機制。繼續豐富海外招聘手段,綜合運用政府組團招聘、網絡招聘、市場招聘、定向獵取等方法,構建多形式、常態化的海外金融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優秀的海外金融人才來上海工作。充分發揮海外聯誼組織的作用,落實與全美華人金融協會、加中金融協會等海外華人金融社團組織的合作協議,加強海外金融人才引進的國際合作。建立海外金融人才信息庫,及時掌握海外優秀金融人才流動的信息。加強引進海外高層次金融人才的政策宣傳。
2、鼓勵企業用好用活海外引進的金融人才。鼓勵和支持各金融機構積極創新,探索建立適合海外高層次金融人才特點的使用、培養、管理、考核和激勵等機制。鼓勵企業結合自身戰略發展需要,聘任海外引進人才擔任高級管理崗位或關鍵業務崗位,為海外引進人才搭建工作平臺,提供業務開展所需要的資源,配備專業化的工作團隊等,充分發揮海外高層次金融人才專業性強、熟悉國際規則等優勢,達到“引進一個人才,創新一項業務,提升一個團隊”的效果。鼓勵企業努力營造良好的事業發展和價值創造環境,增強海外引進人才的歸屬感。
3、完善海外引進金融人才服務措施。建立海外引進人才回訪、跟蹤和溝通機制,及時了解引進人才的思想動態、工作情況和需求,做好引進人才的后續服務工作。積極推薦海外高層次人才申報中央和上海“千人計劃”,并協助落實“千人計劃”的各項配套政策。通過建立學習交流平臺、信息服務平臺、組織國情教育培訓和各類專業培訓等多種途徑,幫助引進人才盡快熟悉適應國內環境。加強建設適合引進人才習慣、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休閑文化生活設施。對引進人才實施“點對點”服務,重點在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父母養老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