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十二五”發展思路和目標
(一)“十二五”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緊緊抓住全面建設造船強國和培育發展海洋工程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戰略機遇,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以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為著力點,打造技術領先、結構優化、軍民融合、綠色發展的現代船舶工業體系,將上海建設成為國內綜合實力最強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龍頭基地。
(二)“十二五”發展原則
――轉變方式,集約發展。上海稀缺的土地、岸線等環境資源已無法支撐大規模投資建設傳統船廠的發展方式,必須切實推動投資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向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推動外延式、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向內涵式、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
――調整結構,高端發展。以培育發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方向,大力培育原始創新能力,加大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力度,增強再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調整升級產品結構,提升高端產品設計能力,提高高端產品建造比例。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以研發設計信息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經營管理精細化為目標,全面提高數字化造船能力。加強安全、節能、環保等船舶新技術研究,積極研發滿足國際新規范新標準的綠色環保型品牌船型,推廣應用高效節能新裝備、環境友好型新材料,提升市場引領能力。
――服務產業,延伸發展。圍繞產業發展目標,大力推進科技研發、咨詢中介、工程管理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培育相關服務平臺和服務鏈,促使上海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從生產型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變,從價值鏈的低端向高端轉移。
――軍民融合,協調發展。堅持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戰略方針,充分利用全社會資源,建立和完善軍民共性技術研發平臺,促進軍民兩用技術雙向對接和成果轉化,打造一批軍民結合型龍頭企業,推動軍民一體化的船舶科研生產體系建設,增強動態保軍能力。
(三)“十二五”發展目標
――科技實力穩居前列。形成定位清晰、層次分明、運行良好的產業研發體系,科技綜合實力居國內前列。全面掌握市場需求量大的高端船舶自主設計、建造技術,主流船型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形成20個以上滿足最新國際規范要求、引領國際市場需求的知名品牌船型。突破主流海洋工程裝備前期設計技術瓶頸,形成深水油氣鉆采裝備自主設計、建造能力,打造2型以上主流海洋工程裝備和8型以上海洋工程船舶自主品牌。
――產業總量穩步提升。2015年實現造船完工總量1500萬載重噸,低速柴油機產量450萬千瓦,中速柴油機產量600臺。全面推進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業化進程,2015年達到年產主流海洋工程裝備6座(艘)的生產能力。2015年,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計劃實現經濟總量1250億元,其中船舶及配套產業經濟總量1050億元,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產業經濟總量200億元。
――效率效能顯著提升。到2015年,全面建立以中間產品為導向的總裝化現代造船模式,設計、生產、管理一體化數字造船能力明顯提高。典型船舶建造周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骨干企業每修正總噸工時達到22小時,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提高10%以上。鋼材一次利用率不低于92%,萬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噸標準煤。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