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
(八)推動異地務工人員融入城鎮。
1.加快異地務工人員市民化進程。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降低城鎮在就業、教育、社保等方面的準入門檻,以縣(市)城區、中心鎮為重點,切實加大吸納農業轉移人口力度。全面實施異地務工人員入戶城鎮積分制,推進積分制入戶管理工作信息化、網絡化。
加快異地務工人員入戶城鎮配套制度改革。完善異地務工人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農村宅基地和承包土地處置、城鄉社會保險制度銜接等方面的具體配套政策,建立轉戶農民權益保障機制,允許轉戶農民在自愿基礎上通過市場流轉方式出讓承包地、房屋、合規面積的宅基地并獲得財產收益,解除農村勞動力進城落戶的后顧之憂。
逐步改善城鎮異地務工人員居住條件。結合“三舊”改造工作,在城鄉規劃建設尤其是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時統籌安排異地務工人員居住用地,鼓勵產業園區自建異地務工人員公寓或在園區周邊統一租賃住房供異地務工人員居住。
2.改革人才引進與落戶制度。
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快推進省級創業型城市(區)、充分就業社區的創建工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支持韶關、梅州、汕尾等市建設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加快產業技能型人才的引進步伐。探索實行重點企業投資創業人才特別是科技領軍人物的引進政策,提高人才引進的適用性,實施城市創新人才引進計劃,鼓勵和引導大學畢業生赴粵東西北地區就業創業。
改革人才落戶制度。對具有相應學歷、專業技術職稱的創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歸國留學人員及海外高端人才,落實本人落戶、培訓就業、子女入學、居留簽證等優惠政策,并相應放寬其父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入戶條件。
3.改善職業教育環境。
完善職業教育與就業聯動機制,逐步建立就業導向型職業教育機制,促進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提高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多元化就業崗位提供教育培訓資源。加強職業教育實訓中心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重點面向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粵東西北地區重點面向傳統產業和主導產業,打造一批職業院校實訓中心,鼓勵大中型企業集團建設企業實訓基地。
推進職業教育向農村地區延伸。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堅持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并重,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就業。積極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加強農業職業學校和涉農專業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在城鎮化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四、重點工程
為實現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積極推進綠道網建設、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魅力水岸”示范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智慧城鎮建設、綠色低碳住區和宜居社區建設、嶺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復興等九大重點工程建設(詳見附件2)。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