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十二五”熱帶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六、常年瓜菜
海南省冬季蔬菜自給率可達70%以上(按品種計算),但海南省淡季瓜菜生產時間從每年的6月延續到10月底,按全省人口867萬和人均500克/天蔬菜消費量計算,全省蔬菜需求量約為4335噸/天(全年約需158.23萬噸),蔬菜自給率不足50%。其中瓊中縣全年自給率平均僅為15%,夏秋兩季自給率僅為10%。海口作為省會城市,淡季自給率也僅為42%。2010年度,全省常年瓜菜基地面積僅4.5萬畝,全年常年瓜菜產量不足75萬噸。主要生產上海青、菜心、小白菜、空心菜等品種,主要分布在海口、儋州、三亞、文昌、定安、澄邁、臨高等地。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基礎設施薄弱,抵御自然風險能力較差;土壤有機質含量低,難以適應穩產高產的需要;質量安全監管和技術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受臺風多雨、持續高溫、病蟲害防治難度加大等因素影響,淡季瓜菜產量不高,農民積極性不強。
(一)發展思路
貫徹落實“菜籃子”市縣長制,積極發展坡地瓜菜,提高基礎設施水平,千方百計增加播種面積。增強本地良種繁育能力,優化常規品種,引進新品種試種。實施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建設標準化示范基地,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品質。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新建成18萬畝高標準常年瓜菜基地,使全省常年瓜菜生產基地總面積達到22.5萬畝,全省淡季蔬菜自給率達到65%,基本保證城鄉居民日常需求。
(三)發展重點
建設標準化常年瓜菜基地。分區域開展菜田(地)洪、澇、旱、酸、薄綜合治理,因地制宜開發露地栽培和設施栽培相結合的常年瓜菜生產基地共計18萬畝,其中露地栽培16萬畝,設施栽培2萬畝。主要將旱地種物(如:花生、番薯、甘蔗)地改種葉菜類。計劃建成后,全年常年瓜菜產量達到110萬噸。露地栽培主要集中在海口、瓊海、儋州、定安等地,設施栽培主要集中在三亞、文昌、東方、樂東、五指山等地。重點發展坡地設施栽培,配套建設水、電設施。充分依托龍頭企業,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社,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為主導,以規模化田洋為重點,在海口、三亞、儋州等市縣建設千畝示范基地30個。扶持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新建、改建大棚噴滴灌、供水供電、田間排灌渠道等設施,引進耐熱品種,做好病蟲害防控,提高單產,增加效益,增強農民積極性。努力打造臨高空心菜、五指山高山蔬菜等品牌。重點針對白菜、青菜、空心菜、蘿卜、茄子等城鄉居民消費較多的品種,擴大大棚菜種植面積,增強蔬菜生產應對自然災害影響的能力。
完善常年瓜菜標準化體系。制定白菜、青菜、空心菜、蘿卜、茄子等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產品質量標準、采摘及包裝標準。對種苗、種植、管理、采收等各環節實施嚴格技術操作規程,大力推廣塑盤育苗、營養袋育苗、瓜類嫁接苗、地膜覆蓋栽培、膜下滴灌、測土配方施肥、大小棚設施栽培等實用技術,實現生產的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優質化和專業化。建立進島環節農產品質量檢測制度,保障進島蔬菜質量安全。
(四)區域布局
北部瓜菜產銷供應圈:以海口為中心,包括文昌、瓊海、澄邁、定安等地;
東南部瓜菜產銷供應圈:以三亞為中心,包括樂東、東方、陵水、保亭、萬寧、五指山等地;
中西部瓜菜產銷供應圈:以儋州為中心,包括昌江、臨高、屯昌、白沙、瓊中等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