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
第四節 重點地區空間組織
第三十二條 平潭綜合實驗區
抓住國家政策機遇,發揮平潭特色資源和近臺區位優勢,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兩岸同胞為主體,探索兩岸“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合作新模式,推進兩岸經貿緊密合作、融合發展,努力把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成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示范區、海峽西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先行區和生態宜居的新興海島城市。
統籌平潭城鄉空間布局。以西部濱海空間為主軸帶,推進中心城區北拓西進,壯大城市規模,提升城市品味,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優質生活環境。優化全島發展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合理確定功能分區。優先發展旅游業,積極發展無污染節水型的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強與福清、長樂銜接,實現統籌平潭與福清、長樂的發展布局,推進資源共享、聯動發展,形成區域協調、產業配套、功能互補、相互促進的空間布局。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平潭二橋的前期工作,將京臺高速公路延伸至平潭,推進平潭與福州主城區城際鐵路建設,構筑平潭至福州快速交通體系;改善島內供水、供電、供氣條件,加大三十六腳湖等水庫的管理保護力度。
第三十三條 灣區優化開發和空間組織
珍惜沿岸陸域和灣內海域土地的使用,實現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妥善處理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合理利用岸線資源,嚴格控制灣內海域填海造地和污染物排放,保護海域生態環境;強化灣區的綜合性開發和特色化培育,突出重點,有序利用。
三都澳為綜合型灣區。應發揮規劃牽引功能,依托寧德城區,整合霞浦、福安等濱海城市(鎮),突出重點,有序發展。近期應加快灣區深水港口和疏港公路、鐵路建設,改善對外交通條件;儲備戰略性空間資源,待機遇成熟時引進帶動力較強的大型產業項目,促進灣區的跨越式發展。
羅源灣為產業型灣區。應整合羅源灣空間資源,改善對外交通條件,拓展區域腹地;強化灣區水環境設施建設,妥善處理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快羅源城區發展,提高灣區整體配套服務水平,支撐灣區臨港產業快速發展。
閩江口為生活旅游型為主的灣區。應推進閩江口地區港口轉型,逐步將港口發展重心轉移至江陰港區、羅源灣港區;應引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汽車、造船、環保機械等先進制造業,加快客運及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等服務業發展步伐,優化濱江生活空間,提升閩江兩岸的景觀。
興化灣為產業型灣區。應整合興化灣南北岸空間資源,強化江陰集裝箱商港功能,加快疏港公路和鐵路建設,改善連接內陸地區的交通條件;做好港區功能調整和臨港新城選址,加快產業發展,強化興化灣地區的配套服務功能,實現港城的同步協調發展。
湄洲灣為產業型灣區。整合湄洲灣南北岸的空間資源,促進臨港重化工業、船舶制造業的進一步集聚發展;加快連接內陸地區的疏港公路和鐵路建設,拓展腹地;強化臨港地區城鎮和港區服務設施建設,建設臨灣新城,提高配套服務能力。
泉州灣為生活旅游型為主的灣區。應對接泉州都市區空間整合,建設疏港鐵路和沿海大通道,進一步優化提升環灣地區的用地功能,發揮灣區商港作用,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形成環灣城市新格局。
廈門灣為綜合性灣區。充分發揮廈門特區優勢,優先重點發展。限制臨港重化工業,鼓勵發展電子、船舶、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重點強化集裝箱商港功能,爭取成為國際知名郵輪公司的母港,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
東山灣為產業型和旅游型灣區。積極引導分區發展,妥善處理古雷半島臨港重化基地建設與東山島濱海旅游發展的關系。應加快古雷半島對外交通設施建設,啟動引水工程建設,為大型臨港重化產業發展搞好配套;加快東山島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建設綜合型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基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