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
第二節 重點產業聚集區布局
第四十條 閩臺產業合作區
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加快中央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政策在平潭先行先試,開展兩岸區域合作綜合實驗,推進多種形式的民間交流合作。著力打造服務業發展新優勢,優先發展旅游業,積極承接臺灣物流、商貿、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轉移,建設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聚集區。加快發展海洋產業,扶持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積極發展無污染、節水型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對臺產業的多領域對接。
加快廈門灣、閩江口、湄洲灣等沿海一線的產業對接集中區建設,培育發展閩臺產業對接合作區,促進兩岸產業對接進一步集聚、提升。推進廈門、福州臺商投資區擴區和新設立泉州、漳州等臺商投資區,促進臺商投資區、各類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整合,提高產業承載能力。加快對接臺灣自由貿易港區。
進一步加強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窗口、示范和輻射作用。加快建設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和臺灣農業技術、新品種推廣中心,加快閩臺良種引進繁育中心和示范推廣基地建設。大力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鼓勵臺灣同胞來閩投資創業。提升廈門、漳州、南安、東山、霞浦等海峽兩岸農(水)產品集散中心和市場功能。
第四十一條 灣區產業集聚區
環三都澳產業基地依托寧德三都澳經濟開發區、福安經濟開發區和閩東物流集散中心,構建以船舶、電機電器、冶金、能源、石化等產業為主的漳灣-賽江-溪南重點產業集聚區。
羅源灣產業集聚區依托羅源灣經濟開發區和可門干散貨物流中心,構建以冶金、船舶、能源、物流等產業為主的可門-白水-大官坂重點產業集聚區。
閩江口產業基地主要是指閩江入海口周邊的產業區,依托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樂濱海工業集中區、福州青口投資區、元洪投資區等,構建以船舶、汽車、紡織、電子信息、集裝箱物流等產業為主的馬尾、松下、兩港、青口重點產業集聚區和平潭海洋產業基地。
興化灣產業基地依托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江陰工業集中區、江陰保稅物流園區、福清出口加工區、涵江高新區、興化灣臨港產業區等,構建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船舶修造、臨港裝備制造、能源、基礎化工、精細化工等為主的江陰、涵江、興化灣重點產業基地。
湄洲灣產業基地依托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泉惠石化工業園區和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莆田市物流園區等,構建以石化、造紙及木材加工、船舶修造、能源(天然氣)、干散貨物流等為主的泉港、斗尾、秀嶼重點產業集聚區。
泉州灣產業基地依托泉州經濟開發區、泉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泉州出口加工區和石湖物流園區等,構建以電子信息、輕紡、裝備制造、體育用品等產業為主的泉州市區、晉江、石獅重點產業集聚區。
廈門灣產業基地包括廈門臺商投資區、廈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象嶼保稅區、物流園區、翔安工業集中區和漳州的龍海經濟開發區、招商局經濟開發區等,構建以機械裝備、光電、金屬材料、生物制藥、臨港物流等產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
東山灣(古雷)產業基地依托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和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以石化、裝備制造、港口物流等產業為主的漳州古雷重點產業集聚區。
第四十二條 西北部產業集中區
建設新羅、漳平、永定、上杭、長汀等產業集中區,引導龍巖市產業集中發展,形成以環保產業、機械、機電、建材、冶金等產業為主的新興發展區域。
建設梅列、三元、永安、沙縣等產業集中區,引導三明市產業集中發展,建設海峽西岸重要的綠色農林業產業基地,形成以生物醫藥、機械、冶金、建材等產業為主的新興發展區域。
建設延平、武夷新區、邵武、浦城等產業集中區,引導南平產業集中發展,形成以生物醫藥、造紙、機電、光電、有色金屬、紡織等產業為主的新興發展區域。
第四十三條 省際產業協作區
發揮閩浙贛、閩粵贛等跨省區協作組織作用,推動閩浙贛、閩粵贛產業協作區發展。探索建立跨區域合作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實現電子、機械、旅游、物流等產業對接,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和合理布局,形成產業對接走廊。以產業協作區為載體,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地方性資本市場聯合,推動專業市場建設與產業集群發展、商品市場與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外貿發展與內貿發展的緊密結合,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共同市場,促進人流、物流、資金量、信息流的暢通流動,延伸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平臺,構筑互動雙贏、協作一體的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國家沿海地區經濟布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