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
(四)生態發展區域(農產品主產區)。
廣東省域范圍的農產品主產區位于國家“七區二十三帶”農業戰略格局中華南農產品主產區,主要建設優質水稻、甘蔗和水產品產業帶,是國家級農產品主產區,包括22個農產品主產區縣。2010年,該區域總面積5694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65%,其中糧食主產區16個縣,面積47242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6.26%;甘蔗主產區3個縣,面積6451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59%;水產品主產區3個縣,面積3247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80%。農產品主產區縣的城關鎮、中心鎮和省級重點產業轉移園區,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點狀集約集中開發。(圖11 廣東省農產品主產區分布圖)
1.綜合評價。
該區域地處熱帶、南亞熱帶,具有豐富多樣的氣候資源和優良的水土資源條件,糧食、甘蔗等農作物的生長條件較好,是全省重要的糧食和甘蔗主產區。海洋水產資源豐富,是全國著名的海洋水產區。2009年,該區域人均基本農田為0.72畝,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
2.功能定位。
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體現區域特色并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農產品生產區域。
3.發展方向。
(1)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和品種結構,搞好農業布局規劃,科學確定不同區域農業發展重點,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積極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拓展農村就業和增收空間。
(2)著力保護耕地,控制開發強度,優化開發方式,發展循環農業,促進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現代農業重大實用技術成果的示范推廣,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
(3)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加強農產品加工、流通、儲運設施建設,引導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向主產區聚集。
(4)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排灌泵站配套改造,鼓勵和支持農民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強化漁業水域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土地整治,搞好規劃、統籌安排、連片推進,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推進標準農田建設。鼓勵開展土壤改良。
4.發展重點。
(1)糧食主產區。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升能力、提高效益”為主攻方向,逐步建立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落實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推進優質糧產業工程建設,強化優質高效技術集成推廣,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提升糧食生產能力。到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300萬噸以上。
(2)甘蔗主產區。主要分布在粵西地區的遂溪、徐聞、化州等縣(市)。要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加大健康種苗、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等技術推廣應用。開展機械化培土和機械化采收的大面積試點,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鞏固廣東甘蔗生產在全國的地位。
(3)水產品主產區。水產品如四大家魚、鱖魚、海水魚類、對蝦、羅非魚、貝類、鰻魚、甲魚等,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及粵東、粵西沿海地區。要提高水產養殖技術的科技含量,倡導和鼓勵生態養殖模式,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構建有效開拓國際市場、國內產銷緊密銜接的水產品營銷服務體系。
除糧食、甘蔗、水產品外,天然橡膠和南亞熱帶水果如荔枝、龍眼、香蕉、菠蘿、芒果等也是廣東的特色農產品,主要分布在茂南、電白、高州、化州、信宜、廉江、雷州、徐聞、陽西、陽東、恩平、博羅、惠陽、增城、從化等縣(市、區)。要優化布局結構,推進標準化生產,注重產后處理與加工,延長產業鏈條,培育特色品牌。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