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光伏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以企業為主體,以園區為平臺,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搶占發展先機,強化競爭優勢,延伸產業鏈,完善產業配套,優化產業布局,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光伏產業科學、健康發展,努力將我省打造成為世界光伏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1、科學定位原則。清醒認識我省光伏產業在全球、全國光伏產業分工中的實際地位,研判我省具有的優勢與劣勢,以及產業發展中的機遇和挑戰,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2、可持續發展原則。大力支持自主創新,積極引進并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延伸產業鏈,強化配套能力,不斷凝聚技術、規模優勢,推進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實現清潔生產、安全生產。
3、合理布局原則。發揮地方特色與優勢,進行資源有效配置,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實施集約化發展戰略,推動全省范圍內產業合理分工和布局。
4、市場主導原則。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突出市場的主導地位,以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為指引,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三、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到2015年,全省光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其中,2011年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00億元,2012年努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2013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2014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億元。到“十二五”末,培育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3-5家,其中過1000億1家,使我省光伏產業由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升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
2、產能目標。到2015年,高純硅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分別達到7萬噸、10吉瓦。其中2011年高純硅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產能為2萬噸、3吉瓦;2012為3萬噸、4.5吉瓦;2013年為4萬噸、6吉瓦;2014年為5萬噸、7吉瓦。太陽能電池、組件、系統集成及應用產品產能年均增長50%,奠定我省成為全球光伏產業基地的基礎。
3、技術目標。提高光電轉換率,降低能耗水平,到2015年,多晶硅料生產成本降低到30美元/公斤以下,晶硅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0%以上,光伏發電成本控制在每千瓦時1.0元以內。
(二)主要任務
1、強化產業優勢。鞏固我省光伏產業鏈前端的優勢,保持已有的領先地位。鼓勵現有項目改擴建,加強資源回收及綜合利用,著力破解硅料瓶頸。掌握先進的高純硅料的大生產工藝技術,改進注錠、切片和電池的生產工藝,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扶優做強,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造就若干個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產品份額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2、延伸產業鏈。圍繞上規模、降成本,以應用,促發展的方針,實施產業鏈垂直一體化戰略,大力進行結構調整,鼓勵企業縱向整合,延長產業鏈條。重視發展產業鏈中后端環節,大力開發光伏系統應用產品,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產能規模,打造若干個在太陽能電池、組件、系統集成、薄膜太陽能電池、發電系統和應用產品等領域上規模、上水平的骨干企業。
3、完善產業配套。以自身產業需求為主導,以提高本地配套率為目標,大力發展符合和我省產業需求實際的光伏配套產業。重點發展與硅料、組件、應用、設備制造等相關的配套產品,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優勢的專業生產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