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小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第二節 增強技術創新能力
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作為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推動中小企業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低成本競爭向創新驅動、創新競爭轉變。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落實研發投入加計扣除等鼓勵和支持政策,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加大投入,加快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切實加大企業創新特別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投入,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設100家創新能力示范企業。
專欄4 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示范企業
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示范企業是指企業發展動力主要依靠創新驅動,在技術創新方面成效突出的企業。
基本要求:
1. 企業的產品應當是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領域,省新興產業和地方支柱產業的企業優先評定。
2. 具有良好的創新環境。企業有較為完善的創新發展戰略或發展規劃,具有良好的創新文化、人才評價體系和創新激勵機制。制訂了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
3. 有完備的創新基礎條件。企業建立市級以上的研發機構,擁有行業領先的研發儀器設備,與2家以上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企業信息化應用達到中等以上。
4. 具有較強的創新團隊和較高的創新投入。企業在核心業務領域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優勢,大專以上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超過40%,其中專職研發人員數不少于30人。企業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5%以上。
5. 具有較強的創新團隊和較高的創新投入。企業在核心業務領域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優勢,大專以上人員占職工總數的比例超過40%,其中專職研發人員數不少于30人。企業研發投入占年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5%以上。
6. 具有顯著的創新成果。企業掌握發展的核心技術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在國內同行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近2年專利申請量不少于5件(外觀專利除外),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服務)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近2年企業創新成果應用對銷售額增加的貢獻達50%以上。
7. 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企業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創新,主導產品擁有注冊商標。企業近三年連續盈利,且凈資產的平均收益率達8%以上,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
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培育建設一批企業牽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的新型產學研共建研發機構,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開放研發儀器設備和專業技術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和技術服務。暢通產學研交流合作渠道,建立產學研聯盟、合作基地,加快產業技術升級。
推進知識產權培育工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意識,開展專利輔導、專利預警以及專利服務中小企業活動。引導和培育10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示范區,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示范企業,每年認定100個中小企業專利新產品。
專欄5 知識產權培育工程
主要任務:普及宣傳知識產權知識,提高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意識。開展專題培訓,為中小企業培養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開展專利輔導、專利代理、專利預警以及專利服務中小企業活動,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勢中小企業,提高中小企業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加大省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專利新產品的資助力度。
專利新產品:擁有自主專利技術(主要指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符合國家和江蘇省產業導向;已批量投入生產并在市場銷售;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能取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示范企業: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產品技術水平、市場占有率和企業經濟效益在本省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有管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具備自主創新的研發能力,關鍵技術具有領先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制定知識產權戰略,把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運用、保護納入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知識產權工作形成特色;商標在市場上有較高信譽度和公眾認知度;專利技術產業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重點行業、重要產業集聚區加快建設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研發、檢驗檢測、新技術推廣、節能減排、再循環和安全生產等技術服務。進一步實施中小企業創新成果轉化工程,建設100個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
專欄6 建設一批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是指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開發、試驗、推廣以及產品設計、加工、檢測等公共技術支持服務的機構以及有組織的定期服務活動。
建設目標:經過3—5年的努力,在全省產業集中度較高或具有一定產業優勢的地區,建立一批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技術服務平臺,并重點培育一批省級中小企業技術服務示范平臺;在全省初步形成“一體兩翼”(以全省性技術平臺為主體,以區域性綜合技術平臺和專業技術平臺為兩翼)功能布局的創新支撐體系。
工作要求:建設一批技術服務機構,加強對產業相對集中區和優勢產業的調查研究,制定規劃,建立一批面向同類企業的技術服務機構,打造一批為企業服務的公共技術中心、測試中心、研發中心等技術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技術進步、產品開發提供支持。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