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小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第二章 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總體思路
“十二五”時期,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落實“六個注重”、實施“八項工程”和推進“兩個率先”的新要求,堅持不斷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環境,改善服務,鼓勵、支持、引導中小企業優化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升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水平,著力推進專精特新、集約集聚發展,著力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促進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創業創新原則。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的重大戰略任務,鼓勵引導和大力扶持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創業中小企業和小微型企業加快發展,努力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的氛圍,促進形成中小企業創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機制。
——專精特新原則。堅持小而專、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專業化生產道路,支持中小企業專營一個領域,專攻一門技術,專注一個產品,磨練一項工藝,集中精力形成獨特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綠色發展原則。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在中小企業中推廣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集約高效、清潔安全轉變。
——集聚發展原則。科學布局,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加強產業集群統籌規劃,以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發揮中小企業集群集聚發展的效應。
——分類指導原則。按照轉變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省地區發展差異和行業發展特色,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和不同成長階段的中小企業加強分類指導,完善分類指導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分類指導的政策和工作協調體系。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十二五”時期,我省中小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取得明顯成效,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更加優化,中小企業的經濟貢獻穩步提高,創新就業作用更加顯著,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發展特色更加鮮明,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小企業的整體素質、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具體目標是:
——規模總量不斷擴大。到“十二五”末,中小企業總數力爭增加50%以上,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總數超過5萬家(新口徑),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2%。中小企業經濟總量占全省60%以上。全省中小企業實現創業就業人員年均增加80萬人以上。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中小企業在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到“十二五”末,達到60%以上。在新興產業領域著力培育100個中小企業做精做強。全省重點培育500個高成長型中小企業,推進5000家微小企業進規模,培育10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培育10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引導萬家小微型企業進入創新型、規模化企業行列。每年培育省級中小企業專利新產品100個以上,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年均增長20%以上。到“十二五”末,中小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到2%,實現研發投入、企業研發人員總量在“十一五”末基礎上翻一番;60%以上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達到中等以上。全省中小企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產業集聚更加明顯。到“十二五”末,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占全省縣域工業產值比重達到75%,營業收入超百億的中小企業產業集聚區150個以上,超百億元的省重點特色產業集群80個。重點培育50個省級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范區。依托特色產業集群和新興產業集聚區建立100個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市縣全覆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能力顯著增強,擔保機構注冊資本和擔保貸款余額年均增長20%,注冊資本5億元以上的擔保機構超5家。培育100個小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企業管理素質明顯提高。實施以“百企示范,萬企爭先”為內涵的管理創新示范企業工程,在全省培育和創建500家管理創新優秀企業和示范企業,10000家管理創新先進企業。年均培訓中小企業管理人員20萬人次,到“十二五”末,中小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素質明顯提高,具備大專以上學歷的管理人員占中小企業職工人數的比重超過15%。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