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
二、交通發展戰略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力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進一步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推進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為中心,以建設公交城市為主線,努力構建以“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綠色交通”為特征的新北京交通體系,進一步增強發展能力和服務能力,促進首都交通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規劃原則
“十二五”時期是推動首都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要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以人為本,以為市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公平、和諧的交通服務為根本出發點;堅持統籌兼顧,更加注重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和加強交通需求管理并重、建設管理與養護并重、交通設施規模擴充與結構調整并重、動態交通與靜態交通并重、中心城和新城交通發展并重;堅持標本兼治,通過擴大基礎設施供給、挖掘基礎設施潛力、改善路網設施服務水平,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強化需求管理政策,加大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力度,實行精細化管理等綜合措施,努力緩解交通擁堵;堅持體制機制管理創新,理順市區兩級交通體制,創新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體制,特別要注重公交場站、公共停車場和道路微循環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停車管理體制機制。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要確保首都交通整體安全順暢,確保中心城特別是核心區交通運行狀況不惡化并逐步得到改善,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
具體目標為:
1、公共交通吸引力明顯增強,出行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爭達到50%,小客車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自行車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
2、交通設施承載能力進一步提高,中心城交通擁堵狀況得到緩解。城市快速路達到300公里,建設城市主干路200公里,建設城市次干路支路微循環系統400公里;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660公里;綜合客運交通樞紐力爭達到14個;建設5萬個公共停車位、2.1萬個駐車換乘停車位、5萬輛規模的公共租賃自行車系統;力爭交通設施承載能力提高20%,中心城路網擁堵指數控制在7左右。
3、構建一體化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對外輻射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建成21500公里市域公路網,其中高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加快鐵路樞紐建設,強化高速鐵路的區域輻射能力;打造適應北京未來發展的世界級大型國際樞紐機場,航空旅客年吞吐能力超過1.2億人次,中轉旅客比例達到20%以上,貨郵吞吐量超過300萬噸;加快出海通道建設。
4、交通出行效率不斷提升,交通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形成“1—1—2”小時交通圈,即中心城內通勤出行時間平均不超過1小時,最遠新城到中心城(五環路)出行時間平均不超過1小時,北京到環渤海經濟圈(華北、京津冀)中心城市出行時間平均不超過2小時;交通安全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年萬車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1.7以下。
5、交通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交通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全行業核心業務實現信息化;大幅提高工程科研成果的推廣使用率;通過管理、經濟、技術手段降低全行業能耗水平,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用能大幅降低;力爭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削減10%左右。
表2-1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指標體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