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七)加快閩臺產業對接和國際化步伐
重點圍繞中藥及天然藥物、海洋藥物等領域,加強與臺灣相關部門、行業公(協)會、科研機構的聯系,搭建閩臺醫藥產業對接交流平臺。支持與臺灣醫藥產業建立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產業對接新模式;充分發揮閩臺產業比較優勢,合作開展產品研發、技術推廣、生產營運、投資融資,攜手開拓國際市場,推動閩臺醫藥產業共同發展。
優化出口結構。進一步提高特色原料藥出口比重,擴大制劑出口,不斷增加生物技術藥物和疫苗出口,努力擴大中成藥和天然藥物的國際市場銷售,提高醫療器械出口產品附加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外投資設廠和建立研發中心。
(八)推進醫藥工業綠色發展
加強清潔生產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發酵類大宗原料藥污染防治為重點,鼓勵企業開發應用生物轉化、高產低耗菌種、高效提取純化等清潔生產技術,加快高毒害、高污染原材料的替代。
提高污染治理技術水平。開發生產過程副產物循環利用和發酵菌渣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提高廢水、廢氣、廢渣等污染物治理水平。重點開展抗生素發酵廢液處理新技術及成套裝備的開發與應用,降低COD等水污染物排放指標。
大力推進節能節水。實施對空壓機、制冷機等高能耗設備進行節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綜合能耗。加快節水技術和設備的推廣,提高水循環利用率,降低水耗。嚴格執行制藥工業節能節水標準,淘汰能耗高、運行效率低的落后工藝設備。
(九)提高醫藥工業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進醫藥工業信息化建設,提升研發、生產、企業資源管理等各個環節信息化水平。加強信息技術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新藥研發平臺,加快新藥研發進程。提升醫療器械的數字化、智能化、高精準化水平。加強計算機控制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推動藥品生產線和質量檢測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數據采集控制;推廣應用生產執行管理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過程可控性,穩定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鼓勵企業集成應用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等信息系統,推動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信息集成和業務協同,提高企業各個環節的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醫藥行業運行監測和統計信息系統,為省內醫藥行業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十)加強醫藥儲備和應急體系建設
完善省級醫藥儲備制度。修訂醫藥儲備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醫藥儲備應急預案,健全應急響應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建立省級醫藥儲備信息平臺,加強動態監管,實現省級與中央醫藥儲備信息和資源共享,提高醫藥儲備應急反應能力,保障在公共事件發生時醫藥物資的足量供應。
加強應急特需藥品的需求預測,組織生產企業實施擴能改造,形成生產能力儲備,保障在應急狀態下能快速生產出所需藥品,提高應急體系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重點領域
抓住國內外醫藥需求快速增長和全球市場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落實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要求,大力發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化學新藥和新型制劑、現代中藥、先進醫療器械,鼓勵推動海洋藥物研發和產業化,發展新型藥用包裝材料和制藥設備。加快推進各領域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支持已經完成臨床研究和已獲得新藥證書的創新藥物產業化、規?;l展。
(一)生物技術藥物
緊跟世界生物技術發展前沿,結合國內疾病防治需要,加快發展蛋白質及多肽藥物、疫苗、人源化/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積極開展核酸藥物、基因治療藥物、干細胞研究,突破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化的技術瓶頸,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專欄1:生物技術藥物產品和技術發展重點
一、產品
蛋白質及多肽藥物:重點開發免疫原性低、穩定性好、靶向性強、長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基因工程和生化提取蛋白質及多肽藥物。
疫苗:針對流感、肝炎、瘧疾、結核、艾滋病、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相關疾病(如宮頸癌、尖銳濕疣)、水痘及帶狀皰疹等重大或新發傳染病,加快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反向遺傳學減毒疫苗等新型疫苗的開發;積極開展成人用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針對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性疫苗的研究;推進百白破(無細胞)、水痘、麻疹、甲肝、脊髓灰質炎等傳統疫苗升級換代和聯合疫苗的研制與生產。
人源化/人源單克隆抗體藥物:重點開發治療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難治疾病以及用于緊急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抗體藥物。
核酸藥物及基因治療藥物:重點研發反義核酸藥物、RNA干擾藥物、適配子藥物和基因治療藥物。
干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重點研發針對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等細胞治療產品。
二、技術
動物細胞大規模高效培養關鍵技術:開發工業化生產所需工程細胞株的代謝工程改造技術、表達量提高及質量優化技術、高密度流加和連續灌注培養等技術。
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的開發:重點開發適合于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質、疫苗及細胞治療產品生產所需的化學成分確定的系列化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
純化介質及純化技術:重點研制新型高效分離純化介質及核酸、蛋白質大規模純化工藝。
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技術:提高生產過程在線監測和質量控制水平,建立對目標產品表達量、細胞生長狀態、雜質的定性定量分析等關鍵指標的監測和控制方法。
生物制劑技術:重點開發生物技術藥物的長效、緩釋、控釋等制劑技術,新型藥物遞送系統,疫苗的新型載體、佐劑、穩定劑和保護劑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